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889635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辟蹊径_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2.10 - 4 - 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 叶敬忠 丁宝寅 王 雯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中自发出现的一种特定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模式的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巢 状市场出现的背景、概念和特点。作为对现有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产品销售困境的回应,巢状市场绕 过“农超对接”等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共享的价值和规范,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提供了 一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和农产品销售困境的新途径。本文认为,这种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发建立的 巢状市场可以看作对由“食品帝国”控制的主流农产品市场的批判和抵抗,它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 的维护和利用,满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需求,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现有模

2、式之外的另一种可 行的路径。 关键词:巢状市场 公共池塘资源 农村发展 一、 引言:食品安全与农产品销售困境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充斥着 各大媒体的版面。每隔几天,就会有一种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曝光,以至于人们发出“现在到底 还能吃什么” 的感叹。 在众多食品安全事件中, 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产品直接相关, 例如 “爆炸西瓜” 、 “绝育黄瓜”、“红心鸭蛋”、“瘦肉精”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这已成为普通消费者对日常饮食的基本诉求。在 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购买上, 消费者更加谨慎

3、, 其关注的范围也从交易环节逐渐延伸到食品的生产、 加工、流通等领域。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近年来还出 现了一种新型的生产消费方式, 即以 “小毛驴” 农场为代表的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它具有健康、安全、环保的生产过程和本地化生产等特点,并要求消费者和生 产者之间建立共担风险、 共享收益、 公平互信 (例如定价、 保证有机种植) 的关系 (程存旺等, 2011) , 这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于生产环节的关注。尽管消费者有强大的诉求,并且有了一些尝试,但“社 区支持农业”终究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

4、产相对立的小众化、小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王宏 旺,2010),其主要推动者局限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石嫣等,2011),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仍面临 着食品安全的问题。 在消费者感慨购买安全食品困难的同时, 许多农产品的生产者却在为产品的销售发愁。 一方面, 特定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往往上年价格很高而当年价格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者在农 产品收获时难以找到销售商。“卖菜难”成为摆在许多蔬菜生产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菜贱伤农” 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 - 5 - 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山东白菜2 分钱1 斤无人收,菜农欲雇人扔菜” 以及“内蒙古马铃薯遭遇销 售难,价格较去年降一

5、半” 等新闻,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 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难,而农业生产者面临农产品销售困境,促使社会上各方行动者开始思考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一种被称为“农超对接” 的新型农 产品流通方式,逐渐引起了各方的关注。2008 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 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政策措施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农产品从 产地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姜增伟(2009)认为,“农超对接”能够“建立农民与零售商之间稳 定的购销关系,

6、促进农产品销售”,并且“有利于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监管,提高其质量和安全 水平”。刘阳(2011)认为,“农超对接”本质上是将现代物流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 “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 农民、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共赢。 然而,尽管“农超对接”的设想非常好,但它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各种困难,这不得不令 人反思。“农超对接仨月,仍难觅本地菜” 以及“农超对接是降菜价灵丹妙药吗?”这 类新闻报道显示了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农超对接”往往需要农民大量提供某一种农产品,因而 排斥小规模农业生产,小的供货商与超市之间也难以建立起平等、信任

7、的关系。一些大型超市在其 中所起到的作用,正如“食品帝国”通过政治游说、经济控制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来影响政府、市 场和消费者一样(参见恩道尔,2008)。正是这样的“食品帝国”决定着以什么价格从生产者那里 收购原料,再经过一番加工后,以什么价格卖给消费者;也决定着从生产者那里收购什么,在经过 相关的物流和分销后,消费者才能得到它们(帕特尔,2008)。 “农超对接”并没有改变企业与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农民在生产中的自主性仍 然受到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利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增加,他们仍然只能在摆在超市货架上的众多 商品之中做出有限的选择。而在全国大力推行“农超对接”模式的背景下,一些农

8、产品生产者和消 费者却独辟蹊径,通过自己特殊的行动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销售困境做出回应。 二、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创新实践 在河北省易县山区某村,手工红薯粉条是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纯天然的原料、纯手工的制作 工艺使得品尝过的消费者都对这里生产的手工红薯粉条赞不绝口。每年冬季,一些村民会在家中生 产加工红薯粉条。春节前后,会有来自其他乡镇、县城甚至保定、北京的消费者前来购买。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使得这里的手工红薯粉条供不应求。这里的手工红薯粉条不论其生产、 加工的过程还是交易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方式,都有所不同,这也成为当地红薯粉条生产和销 售的主要特色。 (一)特定的生

9、产方式 山东白菜2 分钱1 斤无人收 菜农欲雇人扔菜 ,中国网( ) ,2011 年4 月22 日。 内蒙古今秋马铃薯遭遇卖难 ,中国广播网( ) ,2011 年10 月5 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后,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流通方式。 李丹、韩莹华: “农超对接”仨月,仍难觅本地菜 , 生活报 ,2011 年8 月4 日。 张毅: 人民时评: “农超对接”是降菜价灵丹妙药吗? ,人民网观点频道( ) ,2010 年12 月6 日。 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 - 6 - 手工红薯粉条的加工制作是一个特殊的食品生产过程,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建立

10、在当地的种 植结构和文化传统、特殊的资源和技术以及特殊的社会网络之上。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手工红薯粉 条与市面上常见的通过机器加工生产的粉条在生产模式上的差异。 生产手工红薯粉条所用的红薯是当地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当地具有长期的种植历史,曾经 也是当地农民的主食之一。在集体生产时期,当地干部从邻县请来技术人员传授手工红薯粉条的制 作工艺, 制作红薯粉条的技术才在当地传播开来。 当时生产红薯粉条需要56 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 协作,这种生产的组织结构一直沿用至今。 手工粉条的生产规模不同于机器生产,它不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或扩大生产规模为追求。相反, 几个因素使得手工粉条的产量被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并且相

11、对于机器生产而言较小的规模上。首先, 当地农民更倾向于一种小而全的种植结构(叶敬忠、安苗,2009),不会大规模地种植红薯专门用 于生产粉条。因此,这就从原材料上限制了粉条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其次,制作红薯粉条对于气 温的特殊要求也将生产时间限定在过年之前约一个月的时间内,无法全年生产,在既定的生产效率 下,其总产量也趋于稳定。此外,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现状也将手工红薯粉条的生产者限定在 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员范围之内,在一部分农村劳动力需要进城务工来获取收入且农村年轻劳动力更 容易被城市生活所吸引的背景下,能够从事手工红薯粉条生产的劳动力的供给十分有限。所有这些 因素,使得红薯粉条的生产规模被

12、控制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上,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一般市场区别 开来。 当地红薯粉条生产过程较少依赖外部的市场和环境,而是充分挖掘社区内部的资源基础,并且 在社区中形成封闭的循环。在种植红薯的过程中,当地农民从不使用化肥、农药,而是坚持使用农 家肥。据当地农民介绍,红薯较少发生病虫害,即使遭受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因而无需使用农药;相反,如果使用化肥,不但价钱贵、成本高,而且一旦施用不当还容易造成红 薯腐烂。当地农民施用农家肥来种植红薯,并将红薯制成粉条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用来喂猪,对资源 进行循环利用,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在制作粉条的过程中,生产者尽可能利用当地自有的资 源和环境。

13、例如,使用冬天河中自然冻结的冰块来冷却粉条,而没有采用电冰箱;晾晒粉条用的木 杆多取材于当地山林,无需另行购买;制作粉条用的房间是临时占用某一生产者家中闲置的房屋, 也无需单独建造或租用;生产者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且发挥了生产小组的作用,不需要雇佣 劳动力。这样的生产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基础,摆脱了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提高 了生产的自主性。 粉条的生产过程与外部资源的联系不那么紧密,没有形成对外部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这也就增 强了生产者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因此,当其他农业生产者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利润空间 受到挤压时,手工红薯粉条的生产者仍然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和产品附加值。

14、 (二)特定的产品 手工红薯粉条具有的一些特点,使其与通过机器生产的粉条区分开来。较高的质量是手工红薯 粉条最为显著的优势。从红薯的播种、收获,制作淀粉,到最后的粉条制作,可以看出,当地红薯 粉条的制作过程精细且复杂,与当前市场上通过机器生产的粉条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般而言,纯红薯淀粉粘度大,生产工艺复杂,很难完全采用机器加工,只能采取手工制作的 方式。红薯粉条的整个制作过程很好地结合了乡村自然资源、乡土知识以及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精 神,所有这些合起来形成这一独特的“乡土味儿”。一方面,生产者以纯手工的方式生产,能够保 证所生产出来的粉条具有“绿色”、“纯天然”的特点,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

15、品的需求;另 独辟蹊径:自发型巢状市场与农村发展 - 7 - 一方面,采用纯手工方式制作的粉条具有良好的口感和韧性,“煮不烂,有嚼劲”,让消费者能够 有更好的味觉体验。 在一般的粉条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为了让加工出来的粉条颜色洁白、韧性好,往往向红薯淀粉 中加入玉米淀粉、绿豆淀粉、食品添加剂(参见刘娇,2003),甚至有生产者用硫磺进行熏制。而 当地红薯粉条的加工者可以保证所生产的粉条里面没有添加任何其他材料,是“纯手工、纯天然” 的红薯粉条。这样加工出来的粉条在外观上并不出众,没有光泽,往往发黄、发黑,在一些不了解 产品的消费者看来,甚至还有些“丑陋”。此外,尽管熟练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粉条能够

16、在外形上 保证粗细和长短基本一致,但与机器加工的粉条相比,手工红薯粉条的粗细、长短还是没有那么均 匀。尽管如此,在与机器加工的粉条的竞争上,当地生产者还是充满信心。正是这种口感和外观上 的区别与差异,将手工红薯粉条与一般粉条区分开来,使其成为特定的产品。 (三)特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手工红薯粉条生产模式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特定的生产者。在村中,有特定的一群人,每年都 在固定的时间生产红薯粉条,他们自身具有一些特点。首先,生产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生产粉条的手 艺, 才能够参加生产小组。 由于红薯粉条的生产开始于生产队时期, 而近年来外出务工者不断增多, 村里的年轻人往往并不掌握这项生产技艺,因此,现在的生产者多数是4050 岁左右的中年男性。 一方面,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到了生产红薯粉条的工艺并且将其传承了下来;另一方面,相对 于年长者,他们有更好的体力来完成这一耗时费力的工作。其次,这些生产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长 期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务农或短时间、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