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89612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1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大纲(广东卷)_(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课程代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课程代码:00814) 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目 录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第一章 先秦文艺思想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尚书尧典 第三节论语 第四节墨子 第五节老子 第六节庄子 第七节孟子 第八节荀子 第二章 两汉文论 第五章 概述 第六章 史记太史公自序 第七章 毛诗序 第八章 礼记乐记 第九章 法言吾子 第十章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 第十一章 离骚经序 第十二章 论衡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曹丕 第三节 陆机 第四节 抱朴子钧世 第五节

2、宋书谢灵运传论 第六节 文心雕龙 第七节 诗品序 第八节 文选序 第九节 金楼子立言 第四章 唐宋金元文论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王勃集序 第三节与东方左氏虬修竹篇序 第四节诗格 第五节戏为六绝句 第六节诗式 第七节韩愈 第八节董氏武陵集纪 第九节与元九书 第十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第十一节 司空图 第十二节 欧阳修 第十三节 苏轼 第十四节 词论 第十五节 白石道人诗说 第十六节 沧浪诗话诗辨 第十七节 心境记 第十八节 论诗三十首 第五章 明清近代文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诗集自序 第三节 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 第四节 四溟诗话 第五节 童心说 第六节 曲律 第七节 袁宏道 第八节 序山歌 第九

3、节 读第五才子书法 第十节 读三国志法 第十一节 王夫之 第十二节 闲情偶寄立主脑 第十三节 原诗内篇 第十四节 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第十五节 复鲁絜非书 第十六节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第十七节 书汤海秋诗集后 第十八节 人境庐诗草自序 第十九节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第二十节 人间词话 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 1:古代文论名篇选读精读篇目 附录 2:题型举例 2 一、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之一,其 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 文论、明清

4、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 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 、 中国 古代文学作品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本课程的设 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 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 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 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

5、素养以 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二、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 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 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 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识记: 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 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2.意境说和

6、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 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 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 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如下: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如下: 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民族特色的形成,是离不开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 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诸因素的影响的。 (1)与中

7、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 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独具一格,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 后的一面。 (2)由于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 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 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 ,发展为以意境说 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 ,发展为以典型说为 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由于汉语独特的结

8、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 技巧。 “古雅”的成了重要的审美范畴,师古、复古为革新等文学思潮时而可见。由于古代 文论家往往又是诗人、散文家,论著情文并茂。如陆机文赋 ,杜甫戏为六绝句等。 3 2综合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综合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大概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先秦时代文史哲 尚未分家,诸子的言论自然也会涉及文学问题,如孔子“兴观群怨”说,初步总结了文艺的 特性及其社会作用;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就涉及文学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孟子“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成为我国古代现

9、实主义创作和理论的政治思想基础(如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 作和理论)等。二是先秦以后一些大思想家、学者研究社会思潮、人文现象时,也把文学现 象包括在内,如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 ,对汉赋和学术界华伪不实、因循守旧、于世无补 的时弊进行严肃批判;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强调文章必须有益教化、文章与德行并重、 文章今胜于古等。 (2)笔记体的诗话、词话;如欧阳修六一诗话 ;岁寒堂讲话张戒;沧浪诗话 严羽;至明清时,诗话都有明确的诗论宗旨,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标举汉魏盛唐,提出 “格调说” ;清王士禛(zhen) 渔洋诗话提倡“神韵说” ;翁方纲石洲诗话力主“肌 理说”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融入西方审美理论提出

10、“境界说” ;到于词话在北宋已有晁 补之、李清照论词之作,还有唐圭璋词话丛编等。 (3)文人之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如白居易与元九书 ,陈子昂修竹篇 序吹响了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号角,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序达到了“既闲新声,复晓古 体,文质半取,两骚两挟” ,即形式与内容二者兼美的境界,这是对盛唐诗歌经验的理论总 结; (4)小说(含戏曲)评点。评点是我国古代富于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的表现形态。最早运用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至明末清初的金圣叹达到高峰;其后毛宗岗 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均取得重大成就。我国 古代小说理论主要以评点为表现形态。 (5)散见于

11、诗、词、笔记、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中有关文学的言论。谚 语如:“一招鲜,吃遍天” ;又如曹雪芹红楼梦通过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说明该书的 创作出发点,还有贾母对历来才子佳人小说戏剧的讥贬,薛宝钗论画,黛玉教香菱作诗的议 论等,都包含作家深刻的艺术见解。 1、 先秦文艺思想先秦文艺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先秦文论的中心内容及各家各派的基本文 学观点;重点掌握分别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的基本文学思想及其联系与区别。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 概述 识记: 1.“文学”一词,最早约见于论语先进 ,为孔门四教之一,泛指文章与学术;

12、 2.先秦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围绕着对礼乐制度的评价而展开; 3.先秦政治、外交活动中往往通过诵诗表明自己的身份、志向和意图,这叫“赋诗言志” ; 4.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此即“采 诗观风”说; 5.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各部门理论相通。 第二节 尚书尧典 识记: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 2.“诗言志”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被朱自清称为中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 4 领会:诗言志 答:广泛出现在先秦典籍中,以尚书尧典最早出现,体现了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歌艺 术本质特征的认识,被朱自清誉

13、为我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 第三节 论语 识记: 1.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5.不学诗 ,无以言; 6.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领会: 1、兴观群怨:、兴观群怨: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作为志切救民的政治家,孔 子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兴观群怨”的阶级内容显而易见,学诗的目的,只为“事父” 、 “事君” 。他 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了很高的估价。 “可以

14、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力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 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 感情,使人们相互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政治 发表批评意见;“事父”、“事君”,则是孔子从他的政治立场出发,说明诗歌要为礼教服 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诗歌还能给人以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 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2、文质彬彬:、文质彬彬: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 的是君

15、子的个人修养。 “质胜文”则粗野鄙陋;“文胜质” ,则浮华不实。要“文质彬彬” , 即文雅又朴实,这才成其为“君子” 。孔子一方面强调“质”的重要,同时他意识到“质” 不能脱离“文”而独立存在。因此主张文质兼备,即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这一原则无疑相 通于文学理论,因而常常为后世文论家所引用和发挥。 3、尽善尽美:、尽善尽美: 孔子在论语八佾(yi) 中提出的观点:就是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 ,这是孔子文 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孔子认为,诗与艺术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重要的社会作用,其根本原因 在于诗和艺术作品达到了美与善的统一。从美与善的区分,可知孔子眼里,美已具备了相对 独立的价值;但在美与善的统一体中,善较之美,是根本的东西,所以在评论具体作品时, 他的原则和方法是先善而后美。艺术作品的善与美,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辞达:、辞达: “辞达”: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记载道,子曰:“辞达而已矣。 ”这是孔子在论 述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主张写文章言辞通晓畅达即可,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 形式的华丽。 “辞”指语言,文学。达:表达。 5 5、思无邪:、思无邪: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 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诗三百中的作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