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89541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理解太学的设立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2)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3)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1)背景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潜伏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二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目的思想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3.结果: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汉武帝采纳并付诸实行。误区警示董仲舒的新儒学并非是对先秦儒学的全面否定,而是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糅合而成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道家最早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神为中心,将天神

3、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具有神权迷信色彩。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政治方面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教育方面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4、,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提出的哪些思想主张?答案政治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思想上统一。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思考:(2)史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答案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顺应天意,服从天命。2新儒学的影响史料它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和

5、延续统一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思考: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巩固了大一统,加强了君主专制,抑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统治秩序。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等各家思想为一体。(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董仲舒是汉代

6、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知识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1(2017宿迁高二期末)列子黄帝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A无为而治 B以德治民C非攻尚贤 D以法治国答案A解

7、析由材料中“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专注关键词“自然”,所以应该是道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以德治民”是儒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非攻尚贤”是墨家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自然”相违背,故D项错误。2汉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家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答案B解析汉初经济困难,需要恢复经济,所以汉高祖刘邦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8、。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所以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B项。知识点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3(2017宿迁高二期末)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

9、人合一”提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和君主的问题,故D项错误。4(2017扬州高二期末)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祸于他,与材料中“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相符,故B项正

10、确。知识点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和影响5(2017宿迁高二期末)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宣帝反对太子“宜用儒生”的建议,这明显不是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一直居我国古代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在汉宣帝时期,社会思想方面

11、依然是大致延用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一统政策,故D项错误。6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使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故B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不能体现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8题为基础达标题,913题

12、为能力提升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C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2汉代政策由“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答案C解析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恢复,社会发

13、展。汉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故答案为C。3(2017宿迁高二期末)“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C宋代 D明清答案B解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出现了理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明清之际的进步

14、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错误。4(2018启东高二检测)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思想的大一统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5“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 B董仲舒C孟子 D荀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7(2017扬州高二期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接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