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89534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历史必修3人教(江苏)版导学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答案A解析据材料思想家主张“仁政”,“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主张性本善,可以判断这位思想家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正确。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

2、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是法家思想,“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是儒家思想,“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3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

3、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答案C解析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差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与材料中“要视人之父若其父”相符,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与材料中“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相符,故C项正确。4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

4、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容其他学派,与倡导独立思考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不是要各学派相互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因此诸子各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5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A

5、项错误;孟子主张“斯得民矣”,荀子主张“则莫若平政爱民矣”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孟子和荀子的言论都没有涉及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的是法家思想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6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答案D解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7(2017扬州高二期末)“大直若屈,大巧

6、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韩非子 D老子答案D解析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直”与“曲”、“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8(2017苏州高二期末)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 (最懒惰的)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

7、的是()A以德治国的文化人学派B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C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D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答案C解析“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统治者要实行“仁”,倡导积极“入世”,故A项错误;墨家被形象地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因为它代表的是下层人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说的是道家,材料意思是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强调的是政府无为,顺其自然,故C项正确;“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9(2018溧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评传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王永祥的名著,该书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A董仲舒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8、C主张君主必须按民意施政D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不可能”,董仲舒主张君主必须遵从天道,实行仁政,“天道”实际上是一套封建统治秩序,并不代表“民意”,故选C。10(2018东台高二检测)儒学在西汉时期之所以能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汉武帝的重视顺应了当时经济残破的形势A BC D答案A解析“经济残破”不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排除,与史实相符,故选A。11(2018如皋高二检测)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

9、,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题干孟子思想主要是对君王的约束,而董仲舒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C与题意相符。12(2018盐城高二检测)“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 B万物的本原是道C“天人感应”思想 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可知,天与人有相通之处,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C。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1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

10、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C趋向于“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特点;“以教化为大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正法度之宜”体现了法家思想的特点。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故选B项。1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11、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程朱理学盛行答案C解析通过“从汉代起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可知,其形成的思想条件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正确。15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A“百家争鸣” B削平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6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

12、判继承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17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答案D解析A项指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B项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问题,C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之本性的关系,故A、B、C三项排除;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

13、命,故D项正确。18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A错误;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错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D错误。19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

14、护纲常名教答案B解析材料中朱熹的观点强调的是德、孝、礼等个人素养,故B项正确。20(2017南京、盐城二模)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原答案C解析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21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