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9011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编 委:主 编:王大泉副 主 编:何贵林编 者:王大泉何贵林张兴海赵明刚陈霄田莉封面设计:田莉何贵林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二0一0年八月读国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游仙区魏城镇初级中学 王大泉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学校也需要一种精神。学校精神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和精神面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开发了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正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并通过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来凝练我校的一种精神魏城镇中精神。一个民族的文化铸就一个民族的灵魂。“以和

2、为贵,以善为本,以孝为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中华民族子孙的国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学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3、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学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特别是初中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不足。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这本教材,是在遵循新课程

4、理念的原则下编写的,特色鲜明,紧扣“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校训,对魏城镇中精神作了具体的诠释和演绎,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终极关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情感品质,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对一些原文进行了白话讲析,对一些消极的内容做了删减。然而国学浩瀚,此本不足冰山一角,只是从古代蒙学丛中撷取其一二,对国学中诸子百家、经典名著还未涉猎。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愿国学在魏城镇中发扬光大,成为校园主流文化;愿魏城镇中精神如陈年老酿,浓香持久;愿魏城镇中的学生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人生要读几本垫底的书”,这是陶行知所说过的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有

5、书做伴,生活才更光彩有力。本书能给你以收获,那是我们的希望!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如有疏忽,恳请批评指点。魏城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目 录读国学,凝练学校精神 王大泉修身之道弟子规处事之法三字经 宋王应麟撰增广贤文(白话解释)(删节版)百 忍 歌孝敬为先二十四孝图国学集萃千古名句500史话家乡诗咏家乡魏城逢故人 罗隐魏城 清 文棨魏城八景谣魏城简史学校沿革修身之道单元说明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实质讲的就是修身之道。本单元所选的弟子规就是修身之法的最好教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

6、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学习弟子规首先要领会其要旨,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其次要科学地分析,合理地理解古今道德观、处事法的差异,运用扬弃的方法去学习。弟 子 规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t) 次谨信 解:学生有学生的规矩,这是古代圣人的教训;当学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

7、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解: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一)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刻答应;父母要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偷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地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解:照料父母要冬暖夏凉。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解:每次出去和回来,都要禀告父母。居住应有定所,选定了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见异思迁。事虽小 勿擅(sh

8、n)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不要因为是小事就不禀告,而自作主张去做,那就不合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东西虽小,也不要私自隐藏,如果父母知道你隐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一定要尽力做到。凡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丢掉。 身有伤 贻(y)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解: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所不适,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品德上有所缺失,会使父母没面子。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解: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我又能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亲有过 谏(jin)使更 怡吾色 柔吾

9、声 解:如果父母有了过失。我们应劝他改过,在劝的时候一定要和言悦色,声调柔和。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t)无怨 解:如果父母不接受子女的规劝,要反复地再劝,甚至哭泣恳求,如果因此而遭父母的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解:当父母大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要先尝,要昼夜照料在生病的父母身边。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解:父母去世,要居丧三年。在居丧期间常哀思养育之恩,居处力求简朴,不可饮酒作乐。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举行丧礼,要按照礼法;祭奠时,要表现得诚恳。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在世时的父母一样尽孝道。(二)出 则 悌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

10、在中 解: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fn)自泯(mn)解:把财物看得轻淡些,兄弟之间就不会相互怨恨,言语上处处忍让,便不会引起忿怒。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或吃、或坐、或走,都要让长者在先,幼者应跟在后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长者呼人时,即要代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为听命。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谦虚,不可以夸耀自己很有才干。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解:走路时,遇见尊长,要即刻迎上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有说什么,

11、要退在一旁等候指示。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解:遇见尊长要下马下车,让尊长先过百步以外,自己才可以上马上车。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解:长者站着,幼者不可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在长辈面前,不可高声讲话,讲话声音要低些。但是,如果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解:要见尊长的时候,动作要敏捷。告退的时候,动作要缓慢。尊长问话,要站起来回答,不可左顾右盼。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对待他人的父亲,应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对待他人兄长要像自己的兄长一样恭敬。 (三)谨朝起早 夜眠

12、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的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晨必盥(gun) 兼漱口 便溺回 辄(zh)净手 解:早晨一定要洗脸漱口。大小便完后,要洗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帽子要戴端正,纽扣要结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hu)解:脱下的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丢,以免把它弄脏弄乱。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解:衣服贵于整洁,不在于华丽。穿衣服要依照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对食物,不要挑食,不要偏食,适可而止,不可吃得太饱。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年青人不可饮酒,一旦喝醉酒,会丑态百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解:走路的时候步态从容,站立要身子端正,作揖要把身子躬下去,行礼时要恭敬。勿践阈(y)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进出门时,不要踩到门坎。站立要端正,不可倚墙而立。不可蹲着做事。坐要坐稳,不可摇来摇去。 缓揭廉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解:掀开门帘时要轻,不得出声。转弯要宽,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