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87644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2.ppt(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我们的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 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与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象: 健康人 有问题的正常人 有障碍的正常人 病人 问题: 发展性问题 适应性问题 人格问题 情绪或行为问题 重点: 提高素质 预防 认知调整 矫治与重建,注意:四种形式或阶段之间的界线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和交叉的,相关的概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 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 在着包含关系。 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

2、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联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 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 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 因。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 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区别 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 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 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 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 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 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

3、应或心理 困扰等问题。,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 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 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 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 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 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 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 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 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 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 知)/ 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 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 (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

4、、集体、人民、国 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 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 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 高目标:自我实现/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 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 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 主张加快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专业化道 路的同道们往往比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 别的一面。但在这项事业蹒跚起步之时,突出“专业 化”很容易使一大批本来就“心存犹疑”的德育管理干 部及班主任“望而却步”或作为旁观的口实。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德 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的一面,并

5、尽可能从体 制上对这种“联系”加以保证。因为,“联系”才能使 心育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人性是怎样的(你的学生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12-29%),仅有10-22%被医疗机构诊断或接受治疗,自杀事件常有发生。 3.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社会适应能力差。,1.不同国家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2. 中国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结果,200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博士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公布了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6、调查研究的结果:从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在80%左右,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都在5%以下。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 2、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 3、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 5、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6、特种心理障碍问题 7、严重心理失常问题,181名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年级分布,近几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19个省、市、自治区对全国22个城市24013名4-16岁城市儿童进行了测查,22个城市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的详细情况如下:,3. 政府部门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7、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若干 意见199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1999.6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1

8、999.8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 见200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2002,4. 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创新性国家,高素质的健康人才是关键。 我们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的教育存在许多弊端,学生的素质令人担忧。,5.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生物和发展因素(遗传、发育缺陷、环境污染) 社会和文化(社会风气、信仰危机、宣传导向、东西方文化冲突)、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因素(教育体制问题,结果

9、导向,学习压力,沟通缺陷) 心理因素,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具有稳定的情感;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智力正常; 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具有稳定的情感;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智力正常; 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

10、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全体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6. 科学性与教育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7. 保密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 年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性别特点:根据男女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因人而异:对特殊孩子、有问题的学生因势利导。 时代

11、特点:独生子女、电视前长大的一代。,2、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可事事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的他助是手段,学生的自助才是目的。 辅导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替人解决问题。辅导员好比产婆与媒婆。只能协助而不能替人生孩子和恋爱。,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3、全体性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教育内容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重点。 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公平的创造和提供表现与发展机会,鼓励没一个成员积极参与。 辅导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适应个体差别。,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发展性原则 以发

12、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 心理健康教育要早进行,预防第一,预防胜于治疗。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心理干预要早期进行。 以健康人格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辅导是持续的教育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5、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通过活动反映世界,又通过活动反作用于世界,使人的认识得到检验与发展,因此,活动是心理健康知识内化的基础。 组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游戏和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系列的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习得良好的行为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

13、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14、纪律的一代新人。,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

15、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1. 小学生的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16、。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2. 初中生的教育内容,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3. 高中生的教育内容,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