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86283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济学框架下的管理学研究方法建构探究1 姜 岩 (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E-mail:jiangyan74 摘 要摘 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正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但其研究方法论仍未走出“贫困”,这 是管理学“弱科学属性”的重要原因。本文立足经济学视角,从探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 分野出发, 着重考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管理学的相互借鉴, 进而提出管理学研究方法 论体系的建构设想。 关键词关键词: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分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1. 引言:管理学的“贫困” 引言:管理学的“贫困”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

2、是在东 方还是西方,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 1一般认为,泰勒 (F.W.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1911)以及法约尔(Henri Fayol)的名著工 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的发表为管理学诞生的标志。 2即便如此,现代意义上的管理 学至今也不过 80 多年的时间。应该说,80 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 的研究者、 管理学的学习者和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均呈指数上升, 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 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但是,“与大多数其他学科相比,管理学只能算是 刚刚踏上历史舞台。管理学只是在其趋于成熟的 20 世纪才开始获得尊重和

3、信任。甚至 到现在,管理学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3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 与同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姊妹经济学相比, 管理学的研究方 法还远不够成熟。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对管理性质及其规律形成统一的、科学 的认识。 正如国家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中所指出: “正是基于管理科学的这种既同于 其他科学又不同于其他科学的基本特征, 因而要十分确切、 完整地描述管理科学学科体系是 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 4甚至,个别学者还对管理学科是否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产生 置疑。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张军教授就曾指出:“我认为管理水平是一个很模糊的 概念,我甚至怀疑是否有一个独立的管理的东西存在。”

4、 5当然,如今管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于经济学之外的学科存在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 著名经济学家王建国(2004)就鲜明地指 出, “人们常把经济和管理、 经济学和管理学、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混为一谈, 其危害甚大。 其实经济并非管理,经济学并非管理学,经济学家并非管理学家。经济学和管理学在研 究目的上是相互对立的,手段上是非常不同的。” 6事实上,早在 1996 年 7 月,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就在原管理学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管理科学部, 使管理学与数学、 物理学、 化学等自然科学有了同样的学科地位。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管理学,其发展还十分不成熟,还 1本课题得到

5、2004-2005 年度大连交通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 - 1 - 具有明显的“弱科学性”。人们耳熟能详的“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的命题,正 是管理学“弱科学属性”的一个写照。 7 作为一名管理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我认为,造成管理学这种“弱科学性”的直接原因 就在于其研究方法的不成熟。因为,基础工具理论研究的深度,或言之,是测量工具的成熟 程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 8与层出不穷的管理学概念和管理景象相比,有关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少。套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著名论断,我们把管理 学研究方法的不成熟、 不完善称之为管理学的 “贫困” , 目的是引起管理学界

6、的思考和关注。 近年来,我国一些管理学者,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黄群慧(2001,2004)、河北经贸大学 崔援民(1996,1997,1998)、苏州大学尹卫东(2003)、复旦大学芮明杰(1998)等对管 理学研究方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性研究。 但这些研究成果由于缺乏明确的研 究视角,其研究结果显得相对分散,不够系统。经济学是管理学的近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管理学的借鉴价值毋庸赘言。 本文立足经济学视角, 从探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分野出 发, 着重考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管理学的相互借鉴, 进而提出管理学研究方法论体系 的建构设想。 2.2. 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分野的再度探查

7、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分野的再度探查 从理论上明确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分野, 无疑有助于这两门对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学科的相互借鉴和各自完善,有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管理学在我国已经成长为一门具有多个分支学科和庞大知识体系的科学。 但面对进入市 场经济后大量复杂的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管理学研究更多地关注具体的管理学知识的 传播、移植、创新对现实管理问题的科学指导,而忽视把“管理”、“管理学”整体作为研 究对象的纯管理理论研究。 9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对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大学科的学科分野 原因的探究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 1011121314151617 目前,

8、 关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分野的根本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观点, 即人性 假设差异说和研究对象差异说。这里所谓的人性假设,是指为了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 微观的人的特点进行抽象,并根据这种抽象分析其决策和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人的 假设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而作出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简化条件以便给出明确的结果。 持人性假设差异说的学者以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为代表, 他认为: “事实上经济学 和管理学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是不同的 人。”。 18复旦大学肖世明(2004)也认为,“人性假定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进一步分析的基 本前提,也是这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

9、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二者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19但 是,这种观点正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置疑。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黄群慧博士等为代表的学者就认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分野的根本 原因在于二者研究对象的差异。“我们不否认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有关人性假设的重要区 别, 但这不是学科的根本区别。 所谓独立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一般应表现为学科研究对象的 不同,对人性假设和人们相互关系认识的不同,只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差异的前提, 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前提假设和研究方法, 只会产生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和分支, 而不应是 不同的独立学科。” 20 - 2 - 浙江大学马庆国教授则试图将上述两种观点整合起来, 他认为经

10、济学与管理学的学科分 野原因有二:之一,经济学的基础是经济人假设,即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及有限理性,然 后,逻辑推演,得到有关经济学的体系。管理学的基础是人的需求的多样化(不仅仅是利益 追求)。从现实出发,研究的不同层面、侧面,形成不同的管理学派。之二,主流研究方法 的差异。经济学从逻辑、演绎到实证,管理学从实证、统计到理论。 21 事实上,上述关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分野的研究结论都有失偏颇。我们认为,经济学 和管理学的学科分野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人, 管理学的研究 对象是组织中的人,换而言之,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经济行为,而管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管理 行为。由于二者研究

11、对象的不同,导致他们在人性假设上的不同。这种人性假设的不同,又 决定了二者在研究方法与知识相互借鉴程度上的差异(如图 1 所示)。 经济人 社会中的人 研究对象 人性假设 研究方法 组织中的人 经济人 社会人 复杂人 以数学为主的 经济分析方法 图 1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科分野 图 1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科分野 多学科交叉移 植的方法 经济学 管理学 3.3.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 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分析 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各自的长期发展中, 都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论。两门学科的方法论差异十分巨大,反映了各自的鲜明学科特色。 经济学的

12、研究方法十分独特,其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规范如图 2 所示。贝克尔(1995) 认为, “最大化行为、 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的综合假定及其不折不扣地运用便构成了经济分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统计检验 前提假设 建立模型 导出假说 图图 2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框架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框架 得出结论 - 3 - 析的核心。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适用于解释全部人类行为。” 22那么,什么是 经济分析方法呢?杨小凯(1998)认为,经济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把人 们决策前的经济环境用数学函数描述, 如用效用函数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望, 用博弈论中的博 弈规则描述经济制度,用生产函数描述生产条件等。第

13、二层次是决策的比较静态分析,用数 学中的最优决策理论分析人的自利行为。 第三层次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用均衡概念分析 不同人的自利行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 如果在进行第二、 第三层次分析时考虑时间因素, 则为决策的比较动态分析和均衡的比较动态分析。 这三个层次的分析都被称为实证分析, 即 不对问题作价值判断, 只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什么结果。 第四层次的分析是与价值判断有 关的所谓福利分析或规范分析,研究人们自利行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是否对社会有利。 这四个层次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主要分析工具就是数学。 23 实际上,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它所侧 重

14、的分析工具,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从现代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看,这并 不难理解,因为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通常都要借助数学。而且,由于数学语言的 精确性,借助数学可以降低经济学家之间的沟通费用,数学模型有助于经济学知识的积累。 经济学的这种研究方法使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相比,内在逻辑统一,论证严密,知识可积 累性强,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与经济学相比, 管理学缺乏这种内在逻辑统一的方法论, 这是由管理学的学科目的和学 科性质所决定的。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调实用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移植交叉 性。 24管理学旨在探索组织的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用于解决组织的

15、管 理问题、指导组织的管理实践,实现组织的目标。为了对组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除了生 产力、生产关系、自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组织内外的多种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科学技术、心理等方面因素,这也就决定了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管理问题,必须运用经 济学、数学、运筹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控制 论、信息论及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管理活动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管理学运用了极丰富的研究手段,包括观察法、案例法、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数学模型、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等多种方法。 25进一步分析以现代横断学科、新 兴学科方法论为主要

16、内容的现代管理方法论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管理方法论体现了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同一。 正是现代管理方法的这种融合和同一, 体现了现代管理学的内 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充实和完善。 26 表 1 列举了若干学科方法对管理学发展的贡献, 也充分说明了管理学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的多学科移植交叉性的特点。 27 表 1 管理学发展的各种学科方法基础 表 1 管理学发展的各种学科方法基础 - 4 - 学科方法 对管理学贡献的说明 工业工程方法 计量、分析物质、动作、时间等因素,以提高效率,如泰勒发明了高速切 削刀具和工作研究方法 经济学方法 最优配置企业各类生产要素, 谋求利润最大化, 如亚当斯密 (AdamSmith) 的分工理论阐明了分工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 财务会计方法 记录、 分析企业的各类行为,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如麦克金塞 (JMckinsy) 发展了预算理论 统计学方法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知识推断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