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5731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名校解析分类汇编l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01)】7、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清政府维护男尊女卑的传统【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

2、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答案为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婚姻习俗以及变迁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湖北省部分高中高三元月调考( 01)】7. 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A. 市民饮食的变化B. 外国资本主

3、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 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 物质生活时尚的西化【知识点】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饮食【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说明当时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材料涉及内容皆与饮食有关,故选A项。BCD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皆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洋醋、竹篮、酸果、白兰地”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201412)】20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

4、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 B C D【知识点】L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近代服饰变迁原因【答案解析】C 解析:分析题干,其主张是把旗袍改成暖袍,对传统的旗袍名称提出了异议或者说是挑战,而题干旗袍改成暖袍理由是旗袍代表了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这是狭隘排满的做法,题干主旨没有涉及民主内容,故排除,本题选C。【思路点拨】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含义,和各选项密切结合,考查学生

5、的分析理解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1412)】1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知识点】L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答案】C解析材料中“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并不能说明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服饰对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为商为士为民,

6、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可以看出服饰引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原因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质检( 01)】H2L1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

7、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

8、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答案】 解析:(1)依据材料一

9、中“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的信息从“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的角度概括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的信息从“政治活动、培养民族意识”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特点从科技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政治变革角度归纳原因。(3)依据材料中会馆在近代主要对革命思想的传播、社会政治变革需要等角度论述的,所以本题可以从“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

10、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以及促进民主思想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同乡官员在京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4分)(2)演进:表达政治诉求;进行政治活动(包括敦促政府施政);培养民族意识。(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新传媒的出现(或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科举制度的废除;政治变革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促进民主思想传播。(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会馆在古代以及近代发展作用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请考生在第28、29、30、31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11、,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1月质检( 01)】H2L1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京师会馆最初出现于明初永乐年间,那时是一个安徽芜湖籍官员俞谟捐出自己的住宅,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出现了官僚试子会馆的分化,即官僚试子会馆一分为二,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优先的原则。材料二 通讯设施的改进缩短了空间距离,开埠通商后,近代邮政渐次展开,中国的电报业也开始创设,电报等现代通讯工具让异地同乡会馆间有了联系通道。而报纸

12、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科举制度废除后,北京的许多会馆演变成同乡会,会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功能亦随之演替。有不少革命志士、文人学者纷纷借助于会馆,取得了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相对安稳的一席之地。孙中山先生等政治家时常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京城的同乡会馆可以发动各地同乡会馆举行联合行动,敦促地方政府在清除政治积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等方面有所作为。北洋时期许多省的会馆直接成为政治活动的集会地和演说地,并且对抑制西方侵略势力肆意践踏中国主权产生了积极影响。留日学生利用会馆,先培养省籍意识,再扩大为国家意识,对于推进中国社会的变革、自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会馆创办刊物宣扬爱乡爱国

13、情怀,鼓励同乡利用会馆这个平台凝聚力量,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日根论近代社会转型与京师会馆角色的演替(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会馆的主要功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会馆功能的演进及其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会馆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作用。(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答案】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给在京的同乡官员作为聚会娱乐之所,也作为相互寄托乡情、相互劝励的场所有些官僚试子合为一体的会馆也确立了当考试时期试子

14、优先的原则”的信息从“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的角度概括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而报纸成为会馆表达政治态度的阵地”“京城寻求同乡会馆的政治、财力乃至舆论的支持亦顺应了当时追求民主与自由的潮流”的信息从“政治活动、培养民族意识”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结合近代历史发展特点从科技发展、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政治变革角度归纳原因。(3)依据材料中会馆在近代主要对革命思想的传播、社会政治变革需要等角度论述的,所以本题可以从“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以及促进民主思想传播”的角度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同乡官员在京聚会、串联的场所;服务科举考试。(

15、4分)(2)演进:表达政治诉求;进行政治活动(包括敦促政府施政);培养民族意识。(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原因:近代通讯技术的进步和新传媒的出现(或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科举制度的废除;政治变革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抑制列强侵略;促进民主思想传播。(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会馆在古代以及近代发展作用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请考生在第28、29、30、31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 ( 01)】7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