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5710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6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测试题知识点: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珠海市2012届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2. 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11题)1972年4月,北京市新华书店开始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名著,北京市各门市部都出现了排长队购书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开始拨乱反正B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C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全面整顿D中美关系改善后,“双百”方针得以贯彻执行4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知识点:法律制度的走向健全5.(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

3、二学期统一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9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体现在转变工作重心 恢复高考制度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民主制度A B C D6.(广东省韶关市二模文综合历史试题18题)“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7“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等政治体制的弊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首次体现这个构想的是()

4、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820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论:“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六大知识点: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9下列图片反映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历程,关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确切的是()A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的人民

5、政协诞生C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D“文革”期间民主法制被践踏10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60多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贯彻落实了()A民族团结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平等原则D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经济平等原则11.(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7题)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

6、“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6题)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13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辞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材料2: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

8、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请回答:(1)材料1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2)材料2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由材料1到材料2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2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文革期间”以及“人身迫害”等内容。“文革”期间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说明了国家的法律已被破坏,失去了其制约作用。3B。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时间来看,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1976年;邓小平主持工作,进

9、行全面整顿是在1975年。因此AC不正确。从事件之间的关系来看,题中现象与“中美关系改善”没有联系,所以D项也不正确。文革期间,禁看古典名著是极“左”思潮影响的结果,1972年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古典名著重新发行。因此,本题应选B。4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材料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反映了民主法制遭破坏,“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反映出民主机构受到摧残。5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到来。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其它三项都是转折的体现。6B。解析: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内容的掌握,

10、联系材料中停止批邓、冤案一理、生产狠狠抓等,较容易得到正确答案。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信息的能力。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的重要讲话,实质是强调拨乱反正。C、D两项是这个初步构想的实施。结合教材知识可知B项正确。8D。C。解析:只有全国人大才有权修改宪法,故答案只能在A和C中,而依据“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可以排除A项。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符合A项,符合B项,符合C项,是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D项不正确。10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说明党和政府贯

11、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中所说中央从财力等方面援藏,说明贯彻落实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项。其余选项说法不对。11D。解析考查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浙江省农村村务监督”。浙江农村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它体现的是地方对完善基层民主的探索,而不是深刻实践。故选D。12A。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创新。根据时间提示和村民选举反映的是基层民主选举。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可通过材料及“文革”的有关史实来加以分析判断,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来分析,第(3)问注意要分析出其中的变化,再结合变化来说一说认识。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制度尚不健全,“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体现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