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4452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对应学生用书3032页)1. 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2.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近义词辨析(六)1. “作客”与“做客”前者指客居他乡,后者指当客人。“客”在文言中有两大义项:一是指寄居或迁居外地,如“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客家人”等。“作客”的“客”继承此义。二是指在别人家当客人。“宾”和“主”语义相反,“宾客”指客人,“宾”和“客”语义相同。“做客”的“客”继承了此义。2. “食言”与“失言”食言:说了不算,不兑现。失言:无意中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3. “

2、附议”与“复议”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因而在议案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作为共同提议人。复议:对已作出决定的事作再一次的讨论。4. “就诊”与“应诊”就诊:就医,找医生看病。应诊:是接受病人,给予治疗。5. “致病”与“治病”致病:招来疾病。治病:医治疾病。6. “启事”与“启示”启事:一种文体。启示:一种启发。7. “志哀”与“致哀”志哀:强调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强调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8. “侦察”与“侦查”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以及其他有关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与军事有关。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与案件有关。9“鲸吞”与“侵吞”鲸吞:多指吞并土地。侵吞

3、:指暗中非法占有财物。10“树立”与“竖立”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土里。对象多是具体事物。常见易混淆的成语(六)1.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2. 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3. 威风凛凛: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气势汹汹:汹汹,声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4. 想方设法:积极动脑筋,想尽各种方法。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5.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失败的教训可作鉴戒。动词性短语。

4、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名词性短语。6. 敲诈勒索:倚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巧取豪夺:指用巧妙的手段骗取或凭武力强夺他人的财物。7. 聚精会神:会,集中。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起。形容全副精神高度集中。8.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一般作谓语。全心全意:用全部精力。一般作状语。9. 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10.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重点虚词“所”1.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

5、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3.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4. 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1)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的”“凭它来的”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6、惑也。(师说)(2)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5. 约数词。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如: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九)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3.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4.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7. 仓廪实而知礼节,

7、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1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字形速记不计其数不即不离不假思索不卑不亢不胫而走既往不咎不刊之论不可思议不名一文不求甚解宁死不屈麻木不仁不祥之兆步履维艰雄才大略才疏学浅自学成材才华横溢表现手法辨析(一)之“对比与反衬”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但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后者为主,以前者突

8、出后者。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写作素材感动中国的人物段爱平段爱平,女,58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

9、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前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话题】无私奉献;尽职尽力;热爱故土。1. 忽视诗歌“字”“词”“句”“联”“阕”等五种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2. 不会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不能从题材、标题、作者、意象、

10、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思想感情。3. 分析空泛,套用术语,要点不全。,一) 整体感知,把握题材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从题材角度分,常见的古诗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闺怨诗等。以怀古咏史诗为例,它往往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把握题材还不够,有时还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知人论世。(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11、。怪人催去早。【注】* 杪:树梢。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答案】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词人的词愁;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词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词是写送别的,其感情不外乎依依不舍、

12、珍惜友情、担忧友人等。做题时,要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审读题干,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开?,二) 找好切入,体察情感所谓“找好切入”,就是从几个点切入去体察诗人情感:题目披沙拣金,诗题暗藏玄机,选准关键字词,尾句直捣黄龙,注释泄露天机。也就是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人物的某个动作,可以是诗后的注解。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从诗歌的意象、景物出发,体悟其中蕴含的感情。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和情,所谓分析鉴赏,主

13、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2014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 作者一作秦观。 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劫:围棋术语。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绪

14、?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三) 准确、全面概括诗歌内容主旨,规范答题诗歌的内容

15、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里要提示两点:分析“物”中情、“典”中情。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