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3817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练习题(一)和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练习题(一)及参考答案第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语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供gng 供销 供职 供奉 供认不讳B、勾gu 勾画 勾连 勾当 勾心斗角C、载zi 载体 记载 装载 载歌载舞D、强qing 强占 强攻 强制 强弩之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渲泄 跌宕 奖掖后人 名列前茅B、沉湎 须臾 蛊惑人心 商讨国是C、班驳 喝采 姗姗来迟 刚柔相济D、肖像 醒悟 精兵减政 绿草如荫3、依次填表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D 】美育实施的范围十分 ,应该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现代”级驱逐舰是前苏联海军为适应远洋作战

2、,为与美国舰队 而研制的大型现代水面战舰。为了救落入虎口的女儿,父亲冲上前去, 他全身的力气,掰开还未合拢的虎工,硬是把女儿从血盆虎口中夺了下来。A、广博 抗衡 调集 B、广博 抗争 调动C、宽泛 战争 调动 D、宽泛 抗衡 调集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对于反腐昌廉,有些人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旦身临其境便接受腐蚀没商量了。B、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参与,但学校更应该在具体的教育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努力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C、他们两人创作的两篇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都受到了广大语者的好评。D、不言而喻,20世纪的最后这十几年

3、,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B、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C、可惜,这部在他心目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的离开了我们。D、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黄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B】清早起来,走进母亲的房间,只见他老人家已经 ,可以说走就走。我敌不住好奇心,偷偷打开放在一角的提包, 。提包里面还折放着原本

4、挂在衣柜里的衣服, 。盘坐在那里,整顿好一切整顿好一切,盘坐在那儿又把来里时携带的手提袋整理得好好的放在里边来时携带的用提袋整理得好好的放在里边还有原本放在镜台上的拢洗用具原本放在镜台上的拢洗用具也放在了里面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考古学在某些地区,从旅游的极大重要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另一些地区,从各种实际应用中找到巨大优势。最为显著的贡献是在农业考古学领域。因为,在一些情况下,考古学家可以变得像上帝一样,灌输荒芜的沙漠或极大地增加谷物的产量。然而,他们做到这一点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才能而是通过重新发掘出被遗忘的我们祖先的智慧。例如,纳巴塔人在两千年之前占据着以

5、色列险恶的内盖夫沙漠,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种植葡萄、小麦和橄榄。空中摄影和考古学已经联合起来揭示出,他们做到这一点是借助一种精巧的系统,把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的大暴雨的过雨水引灌到灌溉沟与蓄水池中。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重建这一地区的古代农场,这些农场现在甚至在干旱年份中也能产生出很高的谷物产量。给人以更为深刻印象的是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所发生的事件。空中摄影与发已经揭示出,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至少二十万亩土地属于一种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这种体系用从地块间沟渠中挖出的泥土来抬高耕地表面。这一体系非常适合于四千米的高度,适合于地区环境,也适合于传统的块根植物。然而

6、,这种体系在五百年前印加帝国的征服之后被放弃了,现代的农业方法涉及大量的机械、化肥、灌溉和进口谷物,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这种气候下,恰恰并不成功。考古学家已经清理了并重新整修了某些古代凸地,只使用传统工具,在这些地块里种植了土豆和其他传统块根植物。这些田地迄今还没有受到严重干旱、霜冻和洪水的影响,而谷物产量则大约是干旱农田上的七倍。许多村庄,数以千计的人民,现在已经开始采用他们祖先耕作方法,这要感谢考古学家的努力。反过来说,考古学也能够指出在过去出现过的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所引起的诸如在公元900年,拜占庭古城佩特拉在几次对森林的毁灭性开采之后突然崩溃毁灭了;复活节岛上对森林更具破坏性的开采,

7、几乎摧毁了这个小岛惟一石器时代文化。另一个实例来自阿那萨奇人,他们居住在美洲西南部,在查科峡谷的居住地非常先进,包括有美洲摩天大楼出现前的最大也最高的建筑。为了这些建筑,从公元10世经开始,这里在不停地继续着无情的木头采伐。不仅如此,木材还要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燃料需求。最终造成的广泛的环境破坏是无法恢复的,这是这一居住地被毁弃的主要因素之一。7、文中画线处“智慧”一词的意思是【 C 】A、纳巴塔人生活在城市里,种植着葡萄、小麦和橄榄B、纳巴塔人兴建灌溉沟渠和蓄水池C、从地块沟渠中挖出泥土,并用这种泥土抬高和其他传统植物D、在被整修的凸地上,用传统工具种植土豆和其他传统植物8、下列不属于说

8、明考古学家实际应用的一项是【 D 】A、基于对古代农业方式的了解,考古学家会灌溉荒芜的沙漠,增加谷物的产量B、使用传统工人具,在整修过的古代凸地上种植土豆和块根植物C、指出古城佩特拉因为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于公元900年崩溃毁灭D、空中摄影术与发掘揭示出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纳巴塔人占据着险恶的沙漠,能够人农业中获利,关键在于成功的发展一套取水灌溉系统。B、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完全是因地制宜的产物,只在恢复这种体系,便会使人立刻感受到它的效益。C、农业考古学的贡献只在于让人们懂得如何灌溉荒芜的沙漠,如何增加谷物的产量。D、佩

9、特拉、复活节岛、查科峡谷均遭毁弃,有一个共同原因,就在环境破坏使农业文明无法维持。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A、现代的农业方法并非全部都是高效率的,农业考古学提供了继承古代被湮没的优秀农业技术的可能性。B、内盖夫沙漠上,纳巴塔人的农业技术获得成功在于种植的植物适合了地区环境;而的的喀喀湖周围的“凸地”体系获得成功则在于以精巧的系统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C、过度采伐木头,造成无法恢复的环境破坏,是导致阿那萨奇人那么先进的居住地被毁弃的惟一原因。D、考古学可以传送来自在远古的重大讯息,但它一切研究的目的只在于呈现过去的面貌,并不要求我们从历史中学习。第卷三、阅读下面的文

10、章,完成11-17题(一)沈从文同新文学其他占有贡献的人物一样,感受“五四”新文化的召唤,怀抱“文学革命”、“救救国家”的满腔热忱,带着自己经历的人世沧桑,带着饱览的奇异山水,孤身一人投奔北京文化城。此后,他顽强不息地写作。在这种顽强不息中,他把自己体内的优势和弱点,同时发展下去。垂暮之年,当他重返湘西这一片故土,无论是大青石板街的旧影,民俗民情,家乡人演唱的“高腔”和“傩堂”,还是某人言谈中勾起的往昔回忆,都会使他在黯然凝思中,溢出泪水。当初,他就是怀着顽强不息的精神,下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爱编织到文学里去,用自己“乡下人”的感情建造自己的“希腊小庙”。他又想在写作上终其一生,就像泅水者“扎猛子

11、”一样,倔着要命,不顾政治,只钻艺术,在给汪曾祺的信里他曾说:“拿破仑是伟大,可是我们羡慕也学不来。至于雨果、莫里哀、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等的工作,想效法却不大难”。这是何等动人的心愿呀!他坚持顽强不息地写作,终因人为的处置不当,搁下了那支创作的笔。(1)(摘编自贺兴安:由沈从文想到的)(二)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的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人名堂。沈先生瘦瘦小小,但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小时候是个顽童,爱游泳。他少年当兵,飘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方块的猪肉。行军、拉船,锻炼出不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

12、闯到北京来,举目无亲,连标点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的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了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2)沈先生五十年代后放下写小说散文的笔,改业钻研文物,而且钻出了很大的名堂,不少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奇怪。实不奇怪,沈先生得过且过早就对历史文物有很大兴趣。他写的关于展子虔游春图的文章,我以为是一篇重要文章,从人物服装工样考证图画的年代和真伪,是别的监赏家所未注意的主法。他关于书法的文章,特别是对宋四家的看法,很有见地。在昆明,我陪

13、他去遛街,总要看看市报,到表画店看看字画。沈先生到北京后即喜欢搜集瓷器。有一个时期,他家用的餐具都是很名贵的旧瓷器,中是不配套,因为是一件一件买回来的。他一度专门搜集青花瓷。买到手,过一连就送人,沈先生对陶瓷赏鉴极精,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朝代的。有一个朋友送我一梨皮色釉的粗瓷盒子,我拿给他看,他说:“元朝东西,民间窑!”有一阵搜集旧纸,大都是乾隆以前的。多是染过色的,瓷青的、豆绿的、水红的,触手细腻到像煮熟的鸡蛋白外的薄皮,真是美极了。至于间茧纸、高丽发笺,那是凡品了。(3)在昆明,搜集了一阵耿马漆盒。沈先生搜集器物的原则是“人弃我取”。其实这种竹胎的,涂红黑两色漆,刮出极繁复而奇异的花纹的圆盒是

14、很美的。有一阵研究中国丝绸,弄到许多大藏经的封面,各种颜色都有,花纹也是各式各样的,沈先生后来写了一本中国丝绸图案,有一阵研究刺绣,除了衣服、裙子,弄了好多扇套、眼镜盒、香袋。不知他是从哪里“寻摸”来的。他搜集、研究这些东西,不是为了消遣,是从中发现、证实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越这角度出发的,研究时充满感情。(4)他平生搜集的文物,在他生前全部分别捐给了博物馆、工艺美术工厂,连收条都不要一个。(5)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瞳其布或涤卡的干部眼,黑灯芯绒的“懒汉鞋”。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

15、像一人孩子。吃得很清淡,我没见他下一次馆子。三姐(沈夫人张兆和)是会做菜的,会做八宝糯米鸭,炖在一个大砂锅里,钽不常做。他们住在中老胡同时,有时到前门月盛斋买一包烤羊肉回来,就算加菜了。有一次他来看我,我让他过一会儿来吃饭,那天我给他做一只烤羊腿,一条鱼,他回家一再向三姐称道:“真好吃。”他经常吃的荤菜都是猪头肉。(6)他的丧事十分简单。他凡事不喜张扬,最反对搞个人的纪念活动。他生前屡次嘱咐家人,他死后不得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但火化之前,总要有一点仪式,只通知少数亲友。­有一些景仰他的人是未接通知自己去的,不收花圈,不入哀乐,放沈先生最喜爱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等。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的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7)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的小小钧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