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83237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卷第3期 2007年4月 经 济 学(季 刊)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ol16 , No13 April , 2007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 王秀清 H. T. Weldegebriel A.J . Rayner 3 摘 要 本文运用均衡移动模型研究农业生产者与食品零售商之间的纵 向价格传递关系。模型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即农产品(食品)营销企业在零 售环节拥有寡占卖方力量、在农产品收购环节拥有寡占买方力量、营销企业所 需要的农产品投入与其他营销投入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并拥有规模报酬可变 的技术。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和规模报酬对价格传递的影响十分复杂,一方面

2、取决于农产品供给函数和食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外生冲 击作用下农产品收购环节与食品零售环节市场力量变化的相对幅度。 关键词 价格传递,规模报酬,市场力量 3 王秀清,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H. T. Weldegebriel ,A. J. Rayner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Nottingham ,U K。通讯作者及地址:王秀清,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二号院,100094 ;电话: (010) 62732626 ;E2mail :wangxq cau. edu. cn。作者首先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美国奥 本大学Henry

3、 Kinnucan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开设的EDM专题课使本文中方作者初次接触均衡移动 模型并获益匪浅,为本文研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辛贤提供了文 献和数学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刘拥军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一、 引 言 在纵向关联的市场之间,某一环节的价格变化会通过产业关联传递到其 他环节并导致整个产业链的福利再分配。2003年10月下旬中国再次发生农产 品价格普遍上涨,甚至又一次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张永军, 2003 ;王 秀清、钱小平, 2004)。媒体、学者和消费者普遍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农 产品及食品零售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农民所

4、实际感受到的农产品收购价 格上涨幅度,也就是说出现了所谓的“农产品价格放大效应”(辛贤、谭向勇, 2000)。而另一方面, 以禽流感和疯牛病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直接对消费者 的食品需求造成冲击,相关食品零售价格迅速下降并传递到畜产品收购价格, 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同样,相对于食品零售价格下降而言,畜产品 收购价格的下降幅度更大。这种纵向关联市场间价格变动的不对称性源于多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从农产品收购环节到食品零售环节价格上涨幅度 的放大就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食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在一个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拥有市场力量的企业常常具备一定能力来操纵市场价 格,从而使价格传

5、递偏离完全竞争的轨道。就农业产业链而言,在农产品收 购环节农民常常不得不面对买方寡占力量,而在食品零售环节广大消费者又 886 经 济 学(季 刊)第6卷 不得不面对零售商的卖方寡占力量。市场力量的存在与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 产业链条两端乃至营销企业的福利。第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技术特征。在 农产品加工、批发和零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农产品和其他投入品 之间是否可以替代以及替代程度如何,都会影响农产品收购价格发生变化时 营销企业的决策安排,从而最终影响零售价格。第三,营销投入品的供给弹 性。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常常导致在市场之间难以及时调度农产品。 短期内营销投入品供给缺乏弹性也容易导

6、致农产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的加 剧。第四,价格传递滞后。针对价格变化,营销企业和农户都可能需要一定 的反应和调整时间。因此,零售环节发生的价格变化可能要经过一定的滞后 期才能传递到农产品收购环节,反之亦然。第五,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食品零 售需求弹性。针对食品零售价格的变化,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变化幅度与农 产品供给弹性密切相关。反之,针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变化,食品零售价 格的变化幅度与食品零售需求弹性密切相关。第六,替代品。农产品收购 价格变化导致以之为原料的食品零售价格变化。但是零售价格变化的幅度 要受到其他食品替代程度以及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七,库存调整。食品加工 营销企业常常会通过调节库存来适应

7、市场价格的变化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因 此库存量和库存计划也会对市场间的价格传递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究竟 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价格传递、影响程度如何,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 视。而从国际学术界研究进展来看,虽然从70年代起就有大量文献对价格传 递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或经验检验,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 理论探索。 学术界有关价格传递问题的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依据时间序列数 据进行计量经济检验。这类研究得益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 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文献。起初,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纵向相关的两个市 场之间是否存在整合关系,从而判断市场一体化的程度,甚至用于反垄断实 践中的市场

8、界定。近年来又广泛应用于价格传递的对称性检验。但是,由于 缺乏理论的框架,该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传递的 不对称。第二类着重从理论上推导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关系,确定价 格传递弹性的模型。这类研究建立在有关纵向关联市场上企业行为的基本假 设之上。本文属于这类研究方法,因此对第一类的文献不做详细的总结与 评论。 最早从理论上研究农产品价格传递问题的是美国学者Gardner (1975)。 在这篇开创性文献中, Gardner采用Muth (1964)开发的均衡移动模型 (E 2 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农产品价

9、格传 递,在营销企业存在规模报酬不变技术的假设前提下分别推导出两个价格传 递弹性公式。一个用于反映从农产品收购环节向食品零售环节的价格传递, 另一个反映从食品零售环节向农产品收购环节的价格传递。多年来,在该理 第3期王秀清等: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887 论模型影响下,一大批学者运用美国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价格传递 弹性模拟。在中国最早研究农产品价格传递问题的是辛贤、谭向勇(2000) , 在这篇文献中他们以Gardner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从生猪收购到猪肉零售 市场间的价格传递,发现中国存在明显的农产品价格放大效应。但是,完全 竞争假设显然不符合各个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实际。Hollow

10、ay (1991)和Mc2 Corriston等(1998)的研究解除了完全竞争假设,建立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从农产品收购向食品零售的价格传递模型。这些模型假设在食品零售环节存 在卖方寡占力量,而在农产品收购环节依然存在完全竞争,食品营销企业依 然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特征。McCorriston等(2001)进一步在最新的研 究中解除了上述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分析了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价格传递, 解释了规模经济对农产品价格传递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价格传递弹性公 式。把农产品收购环节不完全竞争因素考虑进来的是Weldegebriel (2004)。 Weldegebriel的研究同时把农产品收

11、购环节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特征和食品零 售环节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特征考虑进来,借鉴Azzam and Pagoulatos (1990) 检验美国肉类加工产业卖方寡占力量和买方寡占力量以及Kinnucan (2003) 确定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最优广告密度的分析手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从农产 品收购到食品零售的价格传递模型。至此,价格传递的理论模型终于可以通 过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模型对比来揭示各个环节市场结构及其变化对价格传 递弹性的影响,从而更接近经济运行的实际。但是,在严格的规模报酬不变 假设下,该模型还不能够很好地揭示规模经济对价格传递的影响,也不能解 释规模经济和市场力量交叉作用对价格传递的影响。

12、另一方面,自Gardner (1975)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前提下给出从食品零售到农产品收购的价格传递 弹性公式以来,一直没有新的文献能够在研究从食品零售到农产品收购的价 格传递时考虑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解除规模报酬不 变假设,来进一步揭示规模经济与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情况下从农产品收购到 食品零售的价格传递特征以及从食品零售到农产品收购的价格传递特征。本 文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节给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分别推导得到从农产品 收购到食品零售以及从食品零售到农产品收购的价格传递弹性公式;第三节 以农产品收购到食品零售的价格传递为例,根据新的弹性公式集中分析规模 经济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

13、对价格传递的影响;第四节是本文的结论。 二、 模 型 (一)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均衡移动分析方法来研究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基本假 设前提如下:在某一农产品的纵向产业链上,众多农业生产者把所生产的农 888 经 济 学(季 刊)第6卷 产品卖给下游的营销企业,这些营销企业在农产品收购环节具备一定的买方 寡占力量。营销企业利用所购买的农产品和其他营销投入品生产出可供消费 者直接消费的食品,并将这些食品在零售市场直接卖给消费者。营销企业生 产同质产品、在食品零售环节从事数量竞争并具有一定的卖方寡占力量 (Rogers and Sexton , 1994)。也就是说,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从农产品收

14、 购到食品零售之间的加工批发环节视为黑箱,不考虑黑箱内的价格传递。这 相当于假设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是若干个一体化的农产品营销企业。营销企业 生产中只有两种投入品,一种是从农民手中购买的农产品,另一种是营销投 入品,这两种投入之间存在替代的可能性(例如在农产品运输时既可以选择 铁路也可以选择公路,相对于农产品与营销投入品的组合比例发生变化)。这 里的营销投入品相当于各种营销投入品的组合(包括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劳动 力、包装和运输等)或标准化,假设营销投入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着重 考察农产品收购和食品零售环节市场力量对价格传递影响时做这样的假设不 会影响分析的结论。以上假设跟Weldegebriel

15、 (2004)的文献完全一致。不同 的是,本文假设在营销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可变的规模报酬技术,而不仅 仅是规模报酬不变。在上述基本假设前提下,纵向关联市场的初始均衡可以 由以下六个公式来表示: 食品(农产品加工品)的零售需求函数如(1)式所示。式中R代表食品零 售价格, Q代表食品的零售需求量,N代表影响食品零售需求的外生变量 (代表诸如禽流感、疯牛病等能够影响食品零售需求的冲击源)。 R = h(Q, N) .(1) 营销企业生产函数如(2)式所示。式中A和M分别代表农产品和营销投 入品的投入量。生产过程中只有两种投入,而资本投入在短期内固定不变。 为了揭示规模报酬的影响,假设营销企业生产

16、函数为次齐次。 1代表规 模报酬递增,= 1代表规模报酬不变,0, -1, =0, = -1, 1, -1 或 1)将会导致价格传递弹性缩减,而 规模报酬递减(1, , =1, =, (/)- +-=(/)0 +- 1且-? =且-0-+ /且-? =/且-0-+ /且-+?+ 注:相对于完全竞争的参照系而言,-表示弹性缩减,+表示弹性放大,0表示弹性不变, ?表示结果 不确定。 四、 结 论 本文研究了市场力量和规模报酬对纵向关联市场间价格传递的影响。所 得出的价格传递弹性模型适用于以下市场特征:农产品收购环节存在买方寡 占力量、食品零售环节存在卖方寡占力量、生产同质产品并从事数量竞争的 一体化营销企业拥有规模报酬可变的技术、农产品和营销投入之间存在一定 替代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和规模报酬对价格传递的影响十分复杂,其结 果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供给函数和食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还取 896 经 济 学(季 刊)第6卷 决于外生冲击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