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3154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试题高二语文(i)(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语文同步测试(5)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梵(fn)语 桴(f)止响腾 此鹳(gun)鹤也 至莫(m)夜月明B钟磬(qng) 殆(di)与余同 铿(kng)然有声 盛(chng)以锦囊C庐冢(zhng) 有穴窈(yo)然 洎(z)牧以谗诛 无物以相(xing)D仇雠(chu) 汝识(zh)之乎 何可胜(shng)道 暴(p)霜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踯躅劈荆斩棘桀骜锋利泣下沾襟B巅覆否极泰来豆蔻年华有碑扑道C贿

2、赂幽暗昏惑蔽在赂秦黯然泣下D凯旋深思慎取逸豫亡身抱薪救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B此岳阳楼之大观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北收要害之郡追亡逐北D暴秦之欲无厌夫晋,何厌之有?4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C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D则其至又加少矣其孰能讥之乎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6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

3、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能完全正确解说罗丹这句话含义的一项是( )A记得儿时吃蟹,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抽出蟹螫的一对羽骨,把它们粘接在壁板上,竟成了一只翩然欲飞的玉色蝴蝶。那时食蟹的滋味早已淡然,而这种别致的创造却至今令我神往,弃之即为朽骨,用之则成艺术。B看到南方人用稻草编的蒲团,麻绳编的提包,竹笋叶编的茶垫,毛竹做的笔筒,老树疙瘩削就的手杖;北方人用玉米皮编的壁挂,煤精雕的黑猴,碎皮头缝的老虎无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原来树根草皮等还能做出这样美的东西来!C你是否留意我国旧式家具中常常镶嵌着大理石,那黑白相间的天然纹理,宛如最大胆的泼墨画家的即兴之作,或烟或云,或山或水,全由着你

4、的神思遐想而童趣无穷。D莲的地下茎逐渐肥大就长成藕。南宋杨万里的藕诗中赞美它“外面看来真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后句是指藕中的管状孔道。藕折断时有丝,常为人们称奇,人们也以藕断丝连来比喻情意绵绵,虽断未绝的样子。唐代孟郊诗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后来,“藕断丝连”便成了一句成语。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

5、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

6、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

7、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

8、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8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

9、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9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

10、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

11、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程氏)慨然太息太息:长叹。B轼诣武卫营诣:到去。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版:筑墙用的夹板。D城不沉者三版属:归属。1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判

12、断正确的一项是( )母程氏亲授以书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使官吏分堵以守 以虞水之再至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也相同。 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 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B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

13、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第卷(共108分)四、(18分)15读下面的古文,翻译划线的句子。(8分)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屦j,麻葛等制成的鞋。缟go,绢。被p,披。(1)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译文:(2)以子之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译文:16按课文原文填空(任选4句)(4分)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自胡马窥江去后,。(姜夔扬州慢)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风急天高猿啸哀

14、,。(杜甫登高),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闻 雁寒 塘韦应物 赵 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答: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沉默的品质(节选)高 勇我已经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当别人沉默的时候,千万不要惊动他们,就让他们安静地呆在一个无所谓时间和空间的地方沉默下去吧。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无法沉默下去的。沉默意味着获得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珍贵的品质,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但是,谁能够赋予我们这样的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