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3127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五)(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徒有虚名的问题C拉帮结派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答案】B【解析】考点:察举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察举制开始实行时的重要内容仅仅是举“孝廉”,足以证明当时的察举制并无实质性的内容,而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显然是增加了察举制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内容,综上所述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徒有虚名的问题。25. 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明朝

3、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反映的是班匠改征白银,使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发生了更大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政府对工匠的剥削,但它使工匠与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懈,各地的工匠可以自由地从事某种手工职业,有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的整体进步,故选C。26.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答案】D【解析】考点: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孔子认为,大臣以用正道事奉君

4、主,如果君主不能达到这一点,宁可辞职不干。孟子认为国君有了重大的过失,大臣再三的劝说然而国君不听,那么就可以换掉国君。可见,他们都认为君臣良好关系的前提是道相同。27.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考点:鸦片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

5、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所以答案选A。28. 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答案】D【解析】考点: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依据所学知识,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故选D。A、B两项属于对

6、现象的描述;C项说法错误。29.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答案】C【解析】考点:八字方针。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三年自然灾害,从1962年开始我国开始纠正大跃进时期的错误,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所以选C30. 新中

7、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的准确认识,题干中“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发展的困难,为了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困难,确定

8、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故选B。3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答案】C【解析】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50年代中国坚持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与苏联是合作关系且均与美国是对抗的关系,到60、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在70年代的时候,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据此分析可知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

9、苏联,C符合题意,故选C。32.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说:“德性就在两个邪恶之间 ,一端是过度,一端是不及。德性就在于发现和选择中间,而邪恶则是在情感和行为中超过或不及所应得的。所以,就其本质以及它是什么的原理而言,德性就是中道。”根据亚里斯多德的这种哲学理念,他在政治上最可能主张( )A寡头政体 B共和政体 C平民政体 D僭主政治【答案】B【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依据材料中“德性就在两个邪恶之间 - 一端是过度,一端是不及。德性就在于发现和选择中间”说明亚里士多德不主张寡头政治和僭主政治,也不主张实行平民政体,而是实行共和政体,故本题选择B项。 33.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1901年

10、的一场演讲中说道:“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是非常熟悉的经验;听欧洲人说话,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相对地,我们却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而且第一个冒险做出这种事的人,将会因为自己的放肆,而深表歉意。”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谨慎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接近【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国际关系。从材料可以看出,向欧洲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如果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将会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这充分体现了欧洲的优越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所以应选A34.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

11、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答案】B【解析】考点:上海合作组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上合组织”等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的表述符合题意。A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

12、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故选B。35.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4%,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25%。这说明当时( )A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 B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 C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D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答案】A【解析】考点:自留地是农户个体经营的土地。材料反映了苏联的自留地少,但产量却很高,从反面说明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40(25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大都

13、市的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材料二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在1832年的改革法案中,在国会中拥有代表席位,并且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曼彻斯特,并且授予其皇家宪章(Royal Charter)。 摘编自企业行名录序言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

14、,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材料四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 郭楚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曼彻斯特能够荣获 “皇家宪章”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