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0882430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2015年6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白皮书 中国银行业趋势与七大转型策略 2015年6月 倪以理(Joseph Luc Ngai) 曲向军(John Qu) 周宁人(Nicole Zhou) 周荣生(Steve Chou) 郑文才(Vincent Zheng) 亚洲金融服务咨询业务 3 摘要 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进展路线图与银行业十大趋势 1993 - 2011: 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2012 - 2014: 改革提速, 影响面扩大 2015年开始: 进入利率完全市场化时代, 改革接近尾声 未来十年, 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第二章: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规律和经验 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的规律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冲击和影

2、响 案例: 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优胜劣汰, 重塑银行业格局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的冲击 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复杂、 更严峻的冲击 情景预测: 银行业盈利回报水平预计大幅降低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七大转型策略 七大转型策略将显著改善银行的经营效益 七大转型策略的长期战略价值 第五章: 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一、 战略聚焦, 走差异化、 特色化道路 二、 从粗放式经营, 转为精细化、 专业化管理 三、 先行一步 , 赢在未来 四、 契合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等时代潮流 五、 把握行业整合中的并购增长机会 六、 知易行难, 系统性规划及实施确保转型成功 1 5 6 6 7 11 1

3、2 14 17 17 21 27 28 32 32 32 32 33 33 内容 摘要 1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2012年开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 存款利率上限已于2015年3月、 5月两 次分别调整到基准利率的1.3倍和1.5倍。 如此宽泛的利率浮动区间, 事实上已经覆盖了银 行自主定价的主要波动空间, 伴随着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 意味着银行业已经实 质上进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代, 距离取消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 金融形势正在发生广泛的、 深刻的变革。 未来五年, 宏观经济将处 于中速增长阶段, 结合利率市场化的行业环

4、境, 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变革新时期, 这就对转 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 利率市场化的严峻挑战中孕育着机遇, 是一 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对不同市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但通常导致银行业生存环境恶化。 存贷利 差会收窄, 同时银行将面临风险加剧的挑战; 除信用风险外, 银行还需要应对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显著加大的局面。 宏观经济与金融行业变革的影响相互交叉叠加, 还可能产 生存款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 经营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急需建立专业化、 精细 化的管理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业规则剧烈变化的时期, 银行如果专业化、 精细化管理能力跟不 上变革要求, 就有可

5、能被兼并, 或是破产被淘汰出局, 而做好充分准备的银行往往能够 抓住机遇窗口, 迅速崛起。 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盈利下降、 风险上升、 互联网金融竞争 等多重冲击, 进入变革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 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它给中国银行业带来 的冲击远比国际社会更复杂、 也更严峻。 利率市场化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 以及银行业准 入放松、 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变革, 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 与此同时, 新兴互联网金融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市场化,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产 品显著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 抬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并在人才等领域与传统银行展开激

6、 烈竞争。 综合考量国外市场经验和国内银行业的实际经营环境, 利率完全市场化后, 预计中国银行 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受到显著冲击。 在净息差收窄50个基点, 资产减值损失占贷款比提 高到1%的情景假设下 , 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 (ROE) 将从2014年的17.6%, 下降至 2 11.2%, 减少约1/3。 鉴于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冲击, 部分具有前瞻性战略视角的领先银行将 积极采取应对举措, 其中第一梯队的优秀银行将能够更好地抵御冲击, 资本回报率能够领 先于行业, 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则可能大幅下降,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商业银行需尽快实施七大转型策略, 提升专业化、 精细化 的管理

7、能力, 建立制胜的竞争优势 顺势而为应对挑战, 商业银行需要迅速改变粗放经营模式, 尽快建立精细化、 专业化的 管理能力,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常态、 新要求。 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 我们建议中国商业 银行可以采取以下七大转型策略, 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策略一、 战略与治理模式领先, 做到客户聚焦、 产品聚焦、 区域聚焦, 有所为有所不为, 并 实施专业化治理模式; 策略二、 精于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 建立战略导向, 专业化、 精细化的管理与决策能力, 优化资本配置, 完善团队、 量化分析模型、 数据与系统等基础支撑; 策略三、 掌握定价, 建立精细化、 针对客群的差异化存款定价能力, 以及

8、基于风险的贷款 定价能力等, 建立定价组织团队、 数据与系统支撑; 策略四、 管理并经营风险, 主动经营风险, 避免风险与业务脱节, 实现与业务增长的充分 协同; 策略五、 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战略性配置资源, 并建立成本透明化热图, 推进短期、 中 长期降本举措, 使成本与效率成为战略竞争力; 策略六、 善于用人并掌握队伍, 建立与战略高度匹配的关键人才规划、 盘点, 以及差异化的 人力资源投入策略, 实施市场化的薪酬激励与评价, 并完善关键人才的接班与培养机制; 策略七、 强化信息科技与治理, 做好前瞻性的信息科技规划, 同时加强科技治理、 数据治 理, 统筹规划、 优先排序、 分步推进

9、, 建立应用系统, 支撑业务转型与发展。 紧抓时间窗口, 先行布局, 抓住行业变革的机遇, 在利率市 场化大潮中成功胜出 机遇与挑战并存, 行业的变革期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银行业正步入新的发展时 期, 跑马圈地已成为过去, 成功的要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变, 未 来有可能出现银行业兼并收购浪潮。 商业银行应该紧抓时间窗口, 先行一步提前布局, 获 取显著的先发优势。 先行一步提升精细化、 专业化管理能力, 创造竞争优势, 将有更大可 能在竞争中胜出。 3 4 第一章 利率市场化进展路线图与银行业 十大趋势 5 1993 - 2011: 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中国利率市

10、场化改革可追溯至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会议发布的 关于金融体制改 革的决定 提出了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 之后的20年间, 中国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 债 券市场利率与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 放开了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 逐步放宽了存贷款利率 的浮动幅度 (见图1) 。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最先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 基本设想 1993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6 放开债券回购、现券交易利率 1997 放开贴现与转贴现利率 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10%扩大到20% 1998 批准中资银行、保险法人协商大额定期存款利率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变为30%,对大企业变为

11、10%,贷款利率下浮幅 度放开到10% 1999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与3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0 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 放开部分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 2003 完全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除城乡信用社) 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存款利率下限,保留上限 2004 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 2005 建立报价式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正式开始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 2006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0.7倍 2008 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 贷款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2012 取消金融机构

12、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2013 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 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 2014 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 1.5倍,公布了大额存 单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代, 距离完全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 2015 稳步 推进 阶段 加速 阶段 完全 市场化 阶段 图1: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6 2012 - 2014: 改革提速, 影响面扩大 国家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 “十二五” (2011年至2015年) 规划 重申了利率市场化的明确 方向。 2012年 “十八大” 后, 一系列改革举措加速推出。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持续扩大,

13、存款保险制度出台, 这一系列井然有序的举措表明, 中国政府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与紧 迫感不但未因经济增长下行而动摇, 反而更加坚定。 2012年6月, 扩大利率浮动区间,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同年7月, 再次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下限调整为基准的0.7倍。 2013年7月, 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同时, 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 2014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扩大金 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

14、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2014年11月, 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 11月 30日, 公布了 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 。 应对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扩大, 中小银行反应迅速, 纷纷选择了一浮到顶的策略, 由此打 响了激烈的揽储大战。 迫于激烈的存款竞争、 分流压力, 四大国有银行也加入了保卫战, 于2014年12月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此次不对称降息与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 预计压缩 银行业息差约10-20个基点。 2015年开始: 进入利率完全市场化时代, 改革接近尾声 自2015年5月开始, 中国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代, 存款利率上限于2015

15、 年3月、 2015年5月分别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3倍、 1.5倍, 如此宽泛的利率浮动区间, 事实 上已经完全覆盖了银行自主定价的波动空间, 意味着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市场化 的环境, 距离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 2015年2月末, 央行宣布降息, 并从3月1日起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进一步扩大到基准 利率的1.3倍, 向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又迈进一步。 2015年3月, 公布 存款保险条例 , 并宣布在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为实现利率完全 市场化铺设了关键的制度基础。 2015年5月, 央行再次宣布降息, 并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进一步扩大到基准利率的 1.5倍。 2015年6月, 央

16、行公布针对企业、 个人的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利率完全市场化进 入 “倒计时” 。 利率市场化迫切要求银行转型发展, 建立精细化、 专业化的管理能力。 以定价为例, 存款 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 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自主定价权, 另一方面也考验银行的差异化定 价能力。 银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 目标客户价值, 制定差异化的利率价格策略。 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剧了 大额存款户向大银行分流, 中小银行将面临更显著的流动性 波动、 负债成本上升、 上交保费的压力, 存款经营成为核心的能力。 同时, 存款保险制度也 为银行破产重组铺设了制度基础, 银行经营不善宣告破产将成为可接受的市场化事件。 7 未来十年, 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民营银行准入放松、 人民币国际化 等一系列重要变革, 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 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 进入 挑战与机遇并存, 优胜劣汰的关键转型时期。 展望未来, 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未来十大发 展趋势, 抓紧时间窗口, 尽快建设自身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