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0459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教学设计(i)(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品读、欣赏文,感受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4、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教材分析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对蟬和贝壳这两种小动物比较熟悉,但对其蕴含的深刻哲理难以

2、理解。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法指导朗读;对比探究阅读学习准备查阅作者相关资料2有感情地朗读文学习过程:一、导入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二、新授(一)夯实基础、知人论世学生对照注释了解作者小思、席慕蓉。教师可适当补充。2、字词过关。学生初读文,把自己认为重要

3、的字词写在下面。(小组交流)(二)研读文本、整体感知(1)听文录音。(2)有感情地朗诵文。(3)自读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步骤:个人小组集体)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2、研读与赏析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步骤:个人小组集体)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

4、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说明: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三、小结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

5、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人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当堂检测(一)搜集有关写蝉的诗词,不少于3句。、2、3、(二)在席慕容的贝壳中,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答:_。反馈矫正、实践作业: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2、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自己去欣赏和品评。典型习题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13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

6、刻。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学习资源链接一、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二、试谈小

7、思以承教小记为主(黄继持)读小思的令人气静神凝。这里故意不用“气定神闲”的“闲”字,怕引起类似“闲散”“闲逸”的联想。小思的小品与晚明的小品,两者用心是颇为不同的。她笔名的“思”字下得恰当。几乎每一篇,包括貌若闲逸的写景之什,都具思理,有时还严肃得几近凝重。不过,那思理是从生活实感领悟出来,又归结到真性常情的,所以能清人神志而悦人心。小思笔名,据说原来想用“夏飔”。炎夏清风,豁人心神,正堪喻其文品。至于“飔”字另一义训为“疾风”,则踔厉风发,豪放飙举者,显然不是小思给人的印象。应该是,风华内敛,潜气内转,修养有素而见诸文。她不逞才情而走上艺术之路。在小思,大抵可以说,艺术不能离开性情与思想安然

8、流露的韵致。性情与思想,修养工夫主要不在“文中”,正如陆放翁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但性情与思想,是否能够转化为艺术,恐怕也要下一定“文中”的工夫。不过,当“文外”“诗外”者化入艺术之中,则原来的性情与思想也就成为艺术的有机成素。谈说起来,便不仅仅是揄扬作者人品道德或思想境界,而是谈“艺”所不可或缺的一环了。论小思的散文,或说其文词清醇雅正,针线绵密,剪裁有度;或说其淡素自然,却观之不厌;或说其情理交融,而精莹明澈;或甚且稍涉夸饰套用东坡居士评陶靖节语: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都大体上能够指出其文风貌。然而徒论风貌,毕竟不能尽作者“文心”之全。作品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作者的性情学问思想

9、,两者关系,大抵是“不即不离,不一不二”的吧:既不可直接等同,也不可绝缘孤立。这本是文艺通则,但读小思这样的散文作家,更加不可忽略。“文心”之全,便应统摄“文外”“文中”。虽则评文规矩,只能就文论文;文中有人,可观文知人;却不能倒转过来,作出据人评文,以人代文的事体。我们寻绎小思之“思”,也只应在文中寻绎,并不是把她的思想“还原“,便算品评了她的。不过对于探求她的“文心”,大概还会有点帮助。三、席慕蓉简介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

10、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四、初心生命的滋味序(席慕蓉)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

11、,我们只能偶尔透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总是在无法预知的时刻或是从书页间的一个段落,或是在人生长路上的一处转折,那感动忽然来临,我们心中霎时充满了可能是伴随着刺痛狂喜,也可能是一种神圣而又甘美得无法言传的颤栗。恍如有一种悲悯从高处对我们俯视,又恍如重逢那消逝已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最初始的对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识的乡愁。是相对忘言,是很可能一说即错的邂逅。因为,这感知的“直觉”,也是一种很难去界定的东西。我们只知道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只能被激发,却不能去刻意培养,更不会随着年龄与知识的累积而增长。它是“初心”,是上苍分配给每一个个体的天赋,是让我们在恰当的时刻能够短暂地参透天机的触角;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有人参透的范围很深很广,有人却只分得一处小小的角落。我想,我是属于后者。然而,即使仅只有一处小小的角落,我也常在那难得的时刻突然来临时慌乱得不知所措,更不会用言语去清楚形容,非得等到时间慢慢过去,等到自己逐渐安静下来之后,我才可能在灯下用文字来试着为那些已然消逝了的光影造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