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0432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东城 城市发晨中存在的主要问息发展空间狭小东城区大部分辖区位于旧城区,其空间发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和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空间发展上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影响着东城区的外延发展。 风貌保护和危改中存在巨大的矛盾自1990年开始危旧房改造工作以来,我区共立项58个危改片。58个危改区总占地68472公顷,为东城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的27:涉及居民1069万户、3579万人占东城区常住人口的50以上:截止到2003年底,已拆迁安置606)5-户,占567。这些危改区的建设基本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达到了改善环境,解决部分居民住房困难的目的。但是居

2、住用房大部分都是解放前修建的,裂缝、倾斜、下沉等问题较普遍而由于历史、体制、资金等原因相当数量的危旧房未得到改善。而随着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皇城保护规划和挂牌保留院落的公布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旧城内平房区危旧房改造的最大难点。 (1)疏散人口总体目标与新区建设不足的矛盾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中人口疏散是主要任务文保区内未列入危改但急需改造的居民有8)5-9)5-户而目前危改与文保定向安置用房仅有芍药居一处住宅建设面积不到30万平方米,仅能解决约2000户居民的外迁安置无法满足风貌保护和文保区修缮改造的长期要求。 (2)就本区已进行的

3、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平房四合院的整治改造试点看这将是一项长期、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的工作如何尽快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需要进一步明确。 (3)希望尽快出台针对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范和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的市政规划、交通规划的设计规范。 (4)旧城区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不高,而风貌保护、文保区的修缮改造需要长期的、较大的资金投入,单靠居民财力无法做至U。 (5)逐院改造与市政建设的矛盾加剧。 (6)居民住房的产权目前存在私产、单位直管公房、房管局管理公房、租私户等各种形式,致使保护责任不清权利和利益分配不明。 交通市政设施落后 (1)现状道路广场、街巷胡同不能满足要求全区范围内道

4、路分布不合理,道路功能性质不明确,系统性较差,交通通行能力低的矛盾越发突出。贯穿全区南北向的道路仅有崇雍大街和东内、朝内小街,而道路两侧商业网点密布居住区集中,车流、人流混杂,交通秩序较乱,通行能力较低。 (2)市政设施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平房集中的区域,上下水管道陈旧、管径狭小,历经几代变迁年久失修不敷使用,造成饮用水进不来,污水排不出:电信、通讯、电力、煤气、暖气等市政设施也远不能满足现状居住要求环保、环卫工作难以开展生活环境也难以改善。 城市管理体制有待改善目前,城市管理体制为市一区一街道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管理面大、内容繁杂。各专业委、办、局和水、电、气、热等各专业公司更由于管理范围大

5、人员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有待建立一套细致完善、兼顾各方的管理体系。 发晨建议调整区内道路系统,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减小旧城区内主干道的宽度控制在4050米左右同时在道路设计上从城市外围控制交通流量的流入并且研究出针对旧城区道路街巷特色的交通解决方案宜采取单向循环交通减少人流车流的平面交叉。 市政设施的设计规范需要按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要求来进行修订,制定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旧城区特定的与实际相结合的市政设计规范。 妥善解决人口疏散的问题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改善和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必须要解决人口的疏散地。目前,东城区二环以内户籍人口为4751万,实际居住人口约为775)5-其

6、中保护区面积为59826公顷保护区内人口约20余万,居住人口毛密度约为350人公顷。如按照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中认定的级经济型人口密度一居住人口净密度(47人百平方米)和保护区内平均居住用地比例(40)计算并留出发展余地,保护区内仅可容纳常住人口约9万人至少需外迁10万人。要安置这些外迁居民,根据北京市人均20平方米居住用地的指标最少需用地约200公顷。针对这种情况可否考虑在北京市东北四环路沿线给东城区划拨一块面积在200公顷以上的用地。 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完善风貌保护和文保区修缮改造的详细方案主要包括鼓励个人、企业、组织购买四合院的若干规定、文保区居民腾退,法、文保区居民外迁定向安置用房的管理等政策与法规:加强调研、公开征求各方面意见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导、多样化运作”的风貌保护和文保区修缮改造详细方案。 建立风貌保护及文保区修缮改造专项基金,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使之制度该专项基金应以政府财政的制度化投入为主如规定从每年财政收入中以一定的比例投入到该专项基金:同时鼓励企业、组织、个人参与以合作投资、建设投入、无偿捐赠等方式作为充实该专项基金的辅助手段。制定基金筹措和使用的管理规定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