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880431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明德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7109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德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七年级语文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4)春夜洛城闻笛运用典故,含有惜别怀念之意的诗句是:_,_。(5)默写逢入京使 , 。 , 。2. 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n ln( )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ng qin( )在门框里。(3)我

2、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 f r ji zh( )的人物了。(4)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qi r b sh(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

3、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5.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_,_,依旧遗憾;_,_,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2、 阅读理解(46分)(一)卖油翁(10分)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3分)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以我酌油知之酌:_10、 翻译下面句子。(4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_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译文:_ 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却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炼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B.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

5、超的艺术,而不是写陈尧咨的射箭。C.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吾射”,卖油翁以语言“以我酌油知之”解除了康肃公的疑虑。D.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二)(9分)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节选自啸亭杂录)【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李绂,人名。赀(z):通“资”,钱财。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

6、22937卷,11095册。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少时家贫少时,一狼径去 B无赀买书傅雷家书C乃借贷于邻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街衢铺店名号莫名其处10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三处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 立 对 人 皆 惊 骇。11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10分)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

7、“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

8、,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

9、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

10、,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12.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11、。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 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

12、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14.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4分) (四)温暖心窝的话语(17分) 包利民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

13、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