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9248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弦型函数图象数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完成了预习学案二、 了解正线型函数的图像做法二、 教学课题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在数学和其它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学生了解了“五点作图法”的基本方法以后,通过函数与图象间的关系,揭示参数A、对函数图像变化的作用和物理意义。它是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共3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根据我所教学生基础较好的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两次整合。纵向上作了三次推进:首先从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类比出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

2、再抽象出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横向综合了诱导公式等内容,既加大了思维的深度,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材分析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到的图像变换规律是

3、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顺序不同,图象平移量也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解先进行周期变换时,图象的平移量为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教学目标1、能通过“五点作图法”找出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再抽象出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2、会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的简图,进一步理解A、的物理意义;3、经历对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领悟物质运动具有规律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三、 教学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总体上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为七问三练,着重抓

4、四个探究 点,突出学生的“探”、教师的“导”,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展示函数图象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问题为载体,通过猜想、验证、证明的探究过程,掌握思考、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体验探究、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四、 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学生在物理中熟知的简谐振动(演示课件1)其位移s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是的图像,那么,这个图像与的图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的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用五点作图法绘制函数的图象时,列表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问题2如何由函数的图象 通过变换得到函数、和的图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通过问题1,提问“五点作图法”列

5、表中的最关键的步骤,为学生准确使用本节课将要用到的工具提供必要的保障。问题2以三个具体例子复习巩固已学三种基本变换,在此基础上追问一般情况,即:A、的作用和物理意义,再借助大屏幕以填空题的形式清晰展现。2、探求、研究问题3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问题4新的教学理念下,要勇于,更要善于把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意识。问题3本节课要探索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它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步骤去研究?因此提出问题3,作为本节课第一“探究点”,引导学生分析“要探索函数到的图象变换规律,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步骤去研究?”以此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细化问题的能力,我同时在黑板上记录下学

6、生回答中的关键词:如“分步研究”、“特例法”等,初步建立起探索问题的轮廓和程序,明确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其合理的想法和见解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问题4如何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在学生提出研究方案后,为了便于研讨,我提议大家都以同一个特例为载体进行研究。作为本节课重难点的问题4,是本节课的第二“探究点”。学生在此问题中,认为简单,其实很容易出错,并且在探究错因时,难于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先猜结果,再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最后统一看法,得出结论。其流程为:学生猜想提出疑点画图验证思考本质分析点解决疑问。对此问题,我的设计意图有四:(1)激发兴趣、提

7、供平台 学生在碰到这个问题时,很感兴趣,因为它和问题2类似,因此可能会猜想“左移个单位长度”,这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五点作图法”画图分析,最后会发现猜想是错误的,这不错不要紧,这一错就更加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很快掀起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给学生搭建起一个动手探究、实践的平台。(2)分解难点、突出重点 本节课问题3、4为分解难点而设计,而学生最难理解和最易出错的就是本问题,因此从到这一实例出发,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操作,从而达到分解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3)探究本质、寻求关键点 当学生找到此题的答案后,自然就会思考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什么?解决的关键点是什么?因此再次引导学生分析

8、特殊点坐标,即在一个对应的周期内,y取同一数值如:时,x分别取,0,这样就可以猜想到其图象是左移个单位长度,那对其它的点是否也具有同样的规律呢?通过课件演示,可见猜想是正确的(演示课件2)。分析一般规律时,引导学生着眼x的变化,把变形为,因此,从到的变换过程就是把x变成了,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出此问题后,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并汇报探求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或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再由组员或其他同学补充、质疑、评价或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练习1填空:(1)把函数的图象向

9、 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而探究的过程就伴随评价的过程,我在每一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1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测评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问题5如何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在问题4得以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此问题迎刃而解。其中,x变成了2x,故把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就得到的图象。问题6如何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此问题通过实例综合以上两种变换,因为方法有二,故此处为本节课的第三探究点,其重点是比较两种方法平移量的区别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用课件,直观演示。(演示课件3)再由此导出一般规律

10、。练习2(1)如何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图象?(3)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图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拓展能力,我从纵横两个方面设计了练习2。其中第(1)小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2)小题通过特殊函数抽象为一般函数考察学生对变换实质的理解,第(3)小题综合了诱导公式。学生对这种综合题十分重视,觉得难但经过努力后又可以攻克,因此将满足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和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此处将掀起本节课的第二次高潮。也是本节课的第四探究点。问题7如何由函数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练习31、已知函数(1)作出简图;(2)指出经过怎

11、样的变换可得到的图象2、由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图象。问题7在前几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直接找一般规律。在分析清楚共有六种变换方法后,得出一般变换方法,最后通过练习3巩固、拓展。3、小结小结中,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探究、评价五个方面小结,回顾本节课探究中的心理历程和体验。全面反思、评价学习效果。4、布置作业最后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节课学习函数图像的应用作出铺垫。5、板书设计探究方法总结与点评五、 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通过练习1、练习2、练习3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测评出教学效果;其次,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吸收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第三,通过小结中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新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充分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我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实验中学 姓名:王垒职称:中学二级 电话:13780885085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南街318号参加工作后,我积极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多篇论文发表,多项研究报告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我的多个教学设计在全国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