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879221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附解析)$858890.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 文 试 题1. 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 【答案】D 2. 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生活中总有些人,尽管不够幸运,甚至深陷泥沼、走tu( )无路,但内心始终翻腾着一股zo( )动,就像遥远地平线上的光,挣( )脱山峦的围缚,越过无垠的原野,迸( )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A. 头 燥 zhn bn B. 投 躁 zhn bnC. 投 燥 zhn bn D. 头 躁 zhn bn【答案】B3. 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A. 随着一系列藩篱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金期。B. 新版鹿鼎记将于2018年6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星。C. 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嘉宾们就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达成了共识,那就是用好政府、市场“两只手”,让政府和市场各行其是,相得益彰。D. 小明买了一束玫瑰花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小丽,但被她毫不客气地退了回来,他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根据语境,使用正确。B炙手可热:比喻权

3、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与语境不符。C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与“相得益彰”矛盾,使用错误。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与情境不符,使用错误。据此,答案为A。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

4、十六;“既望”,农历十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A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C正确。D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据此,答案为C。5. 默写 (1)_,_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燕子来时新社,_。(晏殊破阵子)(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_,_。”(用原文回答)(4)中国诗以其特有的意象,构筑成一座民族风情浓郁的精神家园。

5、请在本诗中任选两个意象(名词),分别写出一句古诗词。_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答案】 (1). (1)朔气传金柝 (2). 寒光照铁衣 (3). (2)梨花落后清明 (4). (3)以中有足乐者 (5).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 (4)示例:落日故人情 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

6、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朔、柝、梨、奉”等字词容易写错。本题第4小题,语句主要的意象有“落日”“孤舟”“鸟”“流水”“白云”“明月”“芳草”等,选择这些意象的诗句默写作答。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6. 名著 (1)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 A (地名)。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 (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

7、,发喊杀入城来。” C (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 (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_ B._ C._ D._ (2)陆游诗云 “稼轩落笔凌鲍谢”,称赞南宋_(人名),他是_派的词人。(3)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是_,作者是_。【答案】 (1). (1)A.大名府 (2). B.鲁智深(鲁提辖) (3). C.李逵 (4). D.关胜 (5). (2)辛弃疾 (6). 豪放 (7). (3)夏洛克 (8). 莎士比亚【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

8、,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1)依据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作答。(2)“稼轩”是辛弃疾的号。依据对识记有关辛弃疾的常识内容作答。(3)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典型吝啬鬼形象。据此作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陇 西 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7.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_),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_)。8.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9、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9.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7. (1). 边塞诗 (2). 高适(岑参) 8. 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 “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解析】7.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常识的识记。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所以从题材上属于边塞诗。唐代边塞诗人主要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等。8. 试题分析:考查对修辞手法和诗文内容的理

10、解。(1)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貂锦”原指战士身上穿着的衣服,这里采用的“局部代整体”的借代的修辞手法。(2)诗文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沙场。这两句诗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的悲壮事实。“誓扫”“不顾”等词语,表现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据此理解概述作答。9. 试题分析: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诗文中的“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

11、里人”,一边是现实将士战死沙场的真实场景,一边是梦境中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虚实相对,对比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 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荆州)此用武之

12、国 B. 等死,死国可乎C.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 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答案】10. C 11. 淡泊名利 正面:面对物欲横流、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他能够独善其身,保持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反面:他的思想消极避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对社会发展有不利的方面。【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中的“国”是“国都”;A项中“国”是“地方”;B项中的“国”是“国家”;C项中的“国”是“国都”;D项中的“国”是国家的名称。故选C。11.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本

13、内容和庄子思想的理解。(1)本文可以从比喻的角度来分析庄子的思想,然后再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谈自己的理解。文章中“鹓鶵”比喻庄子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通过一系列的隐喻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慕功名利禄的人。(2)对庄子思想的认识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庄子的思想有保持高洁傲岸、不慕名利高尚品质的积极的一面,但他的消极避世、不思进取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据此作答。参考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

14、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