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9089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诗歌的几个问题 (草稿)任卫红 各位: 一, 诗歌的起源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字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止,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字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

2、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

3、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说法众多,如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心理表现说等等。其中劳动说最为人们所认可。而诗歌又可以算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在人类社会出现文字之前,就已经有了口头创作的歌谣了。鲁迅先生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和宗教,原因有二:其一,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

4、,可以忘却劳苦;其二,原始民族对于神明由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在淮南子里有过比较具体的描述: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当然,由于那时生产还处于原始阶段,语言也不发达,人们在劳动中发出的“邪许”的声音还比较单调,既没有歌词,自然也没有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因此我们还不能认为它是真正的诗歌,只能算是原始的歌谣。 从仅仅有表声的歌谣发展到同时也表意的诗歌,这中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吕氏春秋的音初篇记载了一首候人歌,歌词是: 候人兮猗!可以看作是表意诗歌的一种最简单的雏形。这里的兮猗二字,如同“邪许”一样,只起表音的作用,

5、而侯人二字,就表达了作者的一定意愿,而具有虽然简单却比较具体的思想内容了。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多样化,诗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更加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时期,诗歌不仅可以表达个人的的某种愿望,而且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了。吴越春秋里记载了一首弹歌,歌词是: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这短短的八个字中,反映了原始时代我们祖先打猎的全过程和生动的场面。这首歌谣不仅内容完备,情节生动,而且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大体具备了诗歌的一般要求。 其次 ,谈谈诗歌起源于宗教.在原始的歌谣,我们能找到很多祈天一类的作品,例如礼记郊特牲里就记载了一篇相传是神农时伊耆氏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6、。 昆虫勿作。草木归其宅。照字面意思看来,这首歌谣显然是当时劳动人民因无力战胜水旱虫灾而向“天帝”发出的祈求,希望不要降灾祸来危害庄稼,让大家能过上安逸的生活。卜辞是刻在甲骨上的殷商时代的文字,因为它是通过宗教巫术占卜吉凶祸福的,所以叫“卜辞”。在已经整理出来的卜辞中,也有酷似诗歌一类的记录: “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几句卜辞,从内容看,不仅文字完整,而且意义非常明显。从表现形式上看,也基本上具备诗歌的形式了。如果对照一下汉代的乐府民歌采莲曲,就更有理由说它是一首诗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7、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说诗歌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宗教,并不是说这二者是相互脱离、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这样的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里所提的八阕诗歌,具体内容已经失传,但是从这八部诗歌的名称来看,既直接与生产劳动有关,又跟当时的宗教迷信关系密切。 特别是“敬天常”、“依地德”这类名称的歌词,很明显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等)的重视,又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二,诗歌的格律 (这一节是我们应传承的专业知识.虽不太好懂.

8、但没关系,能懂多少是多少.只要能有一个朦胧的印象即可.) 诗歌一般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古体诗比较自由,一般要押韵,也可不押韵或换韵;现代诗又叫自由诗,也称白话诗.它同古体诗一样,可押可不押;近体诗又叫格律诗, 诗歌的格律主要是近体诗的格律.它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要对象.律诗和绝句都属于格律诗.它们又分为五言或七言,即五绝与五律和七绝与七律.格律诗有一定的规范.它在三大基本块上有着相应的规定.它要求押韵,对仗和平仄.1,押韵:近体诗要求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即”一三五七句不论,二四六八句分明”.双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同一韵母(平声).2,对仗:.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必须是对联(绝句可用可

9、不用).又叫对偶句.对偶,也是文学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即打扮句子).对仗,也就是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同时,还要求同位的平仄相对仗.3 平仄,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是语言声调的两种属性.一类是高昂的,兴奋的,冲击的.我们称为平声.也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即第一和第二声;另一类就是与之相反的,低廻的,曲折的,和缓的.我们称之为仄声.即上声和去声,又叫第三声和第四声.平仄在格律诗里的要求较多,也较复杂.它一般有下面几种情景:A,双字位相对,在一句里,若一二字仄仄,则三四字就是平平,而五六字就是仄仄了; 若一二字平平,则三四字就是仄仄,而五六字就是平平了.双句的最后一个字

10、必须押平声韵,若出现尾三平(一句的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时,那就把这三个字的第一个字,改为仄声.再者,对每句字位的平仄则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二四六字-平,仄,平或仄,平,仄.B,平仄相对.即上句与下句间.如单句的二四六字是平仄平,那么双句的二四六字必须是仄平仄了;若单句的二四六字是仄平仄,那么双句的二四六字一定是平仄平了.C,平仄相粘.相粘又叫复制.它出现在律绝的上双句和下单句里.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它们的平仄位置(看二四六字)完全相同.所以又叫相粘.句子的平仄相对和相粘的关系如下:1对2粘3对4粘5对6粘7对8.除此之外,格律诗还有很多讲法,这里就

11、不多说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写格律诗时有古韵和今韵之分:古韵即平水韵,它也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今韵就是现在的普通话.它把平水韵的平声一分为二,分成阴平和阳平,把入声分别化入上面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里去了.因为我们目前几乎就没有听说过平水韵,所以我们在写诗时就用今韵,即普通话了.诗歌的作用诗歌有什么作用呢?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我认为,诗歌的第一作用是审美.诗歌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的文学作品,是由于诗歌那语言凝练的美,语声音乐的美和传达的意境的美等种种缘故.而爱美又是人类的本性.美的因素多了,我们就可以挑剔,审查了.当然,也就逐步积累了大量的美的东西.又由于人生的高境界是真善

12、美,那么,我们知道了美,也就知道了善,则更会了解了真.了解并积累了大量的真善美的东西,就自然提升了我们的道德水平,并能自觉的规范我们的操守.诗歌的第二作用是强化我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是靠形象思维的.是形象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任何诗歌,如果离开了联想和想象,就不能成其为诗歌.或者不是好诗.如果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联想和想像,你能对庐山瀑布的险和奇,有如此强烈的印象吗?如果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联想和想像,你能对黄河奔腾,一泻千里的雄壮气势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吗?然任何联想和想像则都与变形和夸张是一对孪生兄弟.而这些,又恰恰与培养我们的智力和智慧有关.在人类创

13、造的一切文化里,无一不与联想好想像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人类的联想和想像,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就没有现代的一切!人类的精神离不开联想和想像,人类的文化也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这里,思维是智慧的核心.人类思维一般分两种。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象思维则是逻辑思维的发酵剂和助推器,在形象思维的作用下,更能完美的体现思想的质量。二者能完美结合的人才是智慧最高的人。我们现在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巅峰,永远保持并运用它们,你的人生将更加美好。诗歌需要不断的吟诵与欣赏。吟诵与欣赏是陶冶我们的情操,涵养我们性情的一种方式。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喜爱,则能表现我们的文雅与学养。在作文中,恰如其分的引用一两句古诗,

14、则能使作品增色。而在不断的欣赏过程中,它能逐步开阔我们的眼界,充盈我们的胸怀,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我们的情商。通过博学多记,更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并提高我们的人生质量。因为在反复的吟诵与欣赏中,不断的博学多记里我们将会不停的汲取异常丰富的精神营养。它们能不断的提高我们的认识,提升我们的智慧,变化我们的气质,从而净化并完美我们的人生。诗歌的创作 我们目前如何进行诗歌创作呢?我有如下建议: 1,写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我们大家都有生活.什么叫生活呢?简单的说,生活就是我们在每个日日夜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为,所梦,所学,所说的总和.它既有自然界的,又有人类社会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15、不同的生活经历,给了我们不同的情感,不同的生活积累和启发.我们虽然没有成人对生活的感受,但是我们有的是儿童对生活那独特的认知.所以先写起来.抒发我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我们的真情实感.诗歌是用形象思维说话的,通过形象,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童趣和意愿,传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有了生活,有了主题(中心思想,立意)就可以寻找相应的形象了.然后通过个人情绪的,意义的内在关系,类似写作文一样,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每首诗,在结构意义上,又都分四大块,即起,承,转,合.起就是开头,开始,萌芽,事由,引子;承就是承接,承前启后,继续,发展;转就是曲折,变化,转折;合就是高潮,结局.熟练掌握了这四大块,就掌握了诗歌的构思.2,不断的多读,多品,多思,多提炼.眼里处处有诗,心中时时有诗.这是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一个法门.平时多读诗,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