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8584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的概念(广义): 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2、 教育的概念(狭义):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5、 教育的功能: 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6、 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的分离为学校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进行教育的工具和内容,以及进行文字教学和传授知识的社会需要 (4)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具有科学性。7、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P108、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9、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P2010、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

3、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11、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12、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1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14、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地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15、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融合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16、 学校文化: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 念和行为方式。17、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 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8、 校园文化的功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19、 校园文化的特征:互动性

5、、渗透性、传承性20、 学生文化: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 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21、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文化的特征(书p30)22、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 (4)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技术 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23、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书p31)24、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忌拔苗助长、凌节而施)阶段性(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注

6、意最近发展区)不平衡性(把握关键期、最佳期)互补性(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5、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内发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多固 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孟子、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 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实验:双生 子爬楼梯)(2) 外铄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代表人物及观点: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环境与教 育)、斯金纳(强化与惩罚)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6、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 (2)环境 (3)人的主观能动性

7、(4)学校教育27、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书p42)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内化社会文化、完善自我观念、 学会承担社会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8、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 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29、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 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 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 原则和行动纲领。30、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 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 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

8、据。31、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调控)、评价32、 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33、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 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即学生获 得的学习结果。34、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书49)35、 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6、 我国的教育的目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 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37、 素质教育(书53):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 全面提高全

9、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 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的教育。38、 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39、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40、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面向全体(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全面提高(目标)、主动发展(灵魂)41、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42、 学校制度(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10、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3、 义务教育: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44、 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的培养,是根据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45、 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46、 教师享有的权利、义务(书69)47、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48、 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1、49、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50、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51、 课程: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课程:专指一门学科52、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53、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54、 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

12、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55、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56、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57、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 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 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 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义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 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