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_叶子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77046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_叶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_叶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_叶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_叶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 叶 子( 1983-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叶 子 冯文全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437002) 关 键 词: 管理心理学; 激励理论; 学生工作 运用管理心理学, 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 进行研究, 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 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 可以增强学生管理工 作的科学性、 预见性、 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开创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 前, 许多学者基于对现行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 分析, 认为应把激励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心理学的核心。 一、 激励理论概述 1. 激励理论的基

2、本原理 激励的一般模式是: 需要 ) 动机 ) 行为 ) 目的。 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而需要是行为的出发点, 行为 又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对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来说, 他们的需要、 动机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在性的, 主要表 现在社会、 情感性的需要, 即得到学校、 教师、 同学给予 的信任、 尊重、 关心、 友谊、 表扬、 认可和赏识。二是内 在性的, 一方面可在单纯的学习、 工作活动过程中得到 满足, 如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 以发挥; 另一方面指学习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从而体验 到某种成就感与自豪感。学生的这些需要与动机归纳 为精神性需要和物质性需要。作为学生来说, 精神性

3、 需要的满足是重要的, 但也不能忽视物质性需要的作 用。 1 2 2. 激励理论的分类 ( 1)内容激励理论 内容激励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的内在需求和动 机是如何推动行为的。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赫 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告诉我们, 满足各种 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 的满足是必要的, 没有它会导致不满, 但是即使获得满 足, 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 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 的积极性, 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 素, 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 各得其所, 注意对 人进行精神的激励。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这种内在 激励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3 ( 2

4、)行为改造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 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该理论认为, 当行为的结果有 利于个人时, 行为会重复出现; 反之, 行为则会削弱或 消退。这种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 ( 3)过程激励理论 过程激励理论注重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 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洛姆 的期望理论强调: 积极性 =绩效价值期望值。这说明 同一项政策或手段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作 用, 教师应在条件和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因人而异地制 定一些激励措施, 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激励理论包括公平理论、 需要理论以及期望

5、理论 等, 其宗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发 个体积极的行为,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实现管理目标。 在新形势下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入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中, 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心理学的 激励理论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 注重个性 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这一理论的借鉴和应用恰好 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 成为了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新型有效手段。具体说, 就 是将管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恰当的手段 运用到教育管理过程中, 科学地把握学生思想、 心理和 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 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性。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疏导性原则和现

6、代管理心理 学的情感性要求相通, 所以, 应用激励理论既能够丰富 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体系, 又能够拓宽学生管理工作 的方法视野, 增加被管理者的工作主动性。实践也表 明, 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做学生管理工作, 符合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心理和行为特点, 尤其是在目前大 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 理性认识能力相对薄弱、 自我意 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公平思想日益浓厚的情况之 下, 这种理论的应用价值更加突现。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思想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要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心坎里, 并 非轻而易举的事, 关键是要改革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旧 的工作模式。世界的多元化, 使得当代大学

7、生不愿意 轻易相信和服从 /权力 0而更容易屈服于威信和情感。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是 /我是来做你的工作的 0、 /你 要接受我的教育 0,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 这种工作模式 必将会成为凝固的、 僵化的、 无成效的工作模式。根据 管理心理学理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前, 学生工 作者是激励因素, 学生是激励对象, 他们之间形成了一 个激励系统。要把过去的 /单向教育 0变为 / 双向教 育 0, 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始终处于动态的状态, 把思 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新的水平。 管理心理学认为, 权力是有限的, 威信是无限的。 学生工作者要使自己的职权有效, 不但要研究、 分析、 引

8、导和调节学生的需要, 还必须在提高威信上下功夫, 即在品德方面加强修养, 为学生所敬重; 具有远见卓 识, 为学生所信赖; 精明能干, 有知识和业务专长, 不落 在时代后面, 为学生所佩服; 感情真挚深厚, 与学生心 心相印, 忧乐与共, 使学生感到亲近而甘为所用。只有 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在情感上与学生建立 密切的关系,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 /动之 #41# 2009年 3月第 11卷第 1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M ar . 2009, Vo. l 11, No . 1 Journal ofChengduUniversity ofTCM ( E

9、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以情, 晓之以理 0。 5 管理心理学并没有一种适用于解决一切问题的通 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为基 础, 结合管理实际, 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问题, 采用 适宜的方法, 以使问题的解决有客观的科学的根据。 三、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1. 运用公平理论是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 展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 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 1967年提出。这一理论 认为, 个体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别人做出相应比较, 如 果感到公平合理, 就会心理平衡, 心情舒畅, 工作积极

10、 性就高; 相反, 如果感到不公平, 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产 生抵触、 怨恨甚至对抗等消极情绪, 而且还会想方设法 来降低不公平感带来的压力。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 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同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来奖 励先进, 惩治落后, 同等待人, 不偏不倚。因此, 需要管 理者将公平理论引入教育管理过程, 树立高度的公平、 公正意识, 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的平等关 系, 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和学生只能绝对 从属和依赖的局面, 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 主体作用。唯有如此, 公平理论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的 教育管理工作才会卓有成效。此外, 外部的刺激与奖 励并不是公平理论激发

11、个体积极性的唯一途径。从管 理心理学角度来看, 公平理论至少还包括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之间内在的人格上的平等, 而这往往是我们在 教育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忽视的一面。在强调人性化管 理的今天,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 都应该将个体人格的 平等放在首位。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需要教育 管理者以公平、 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有教 育者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平等和信任的关系, 学生 才可能向老师敞开胸怀, 也只有如此, 学校的教育管理 工作才能深入人心, 取得成效。 6 2. 科学运用需要理论是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事 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需要理论是由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的。这一理论指出, 个体

12、在满足基本的需要之后, 都会 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 重和认可, 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赏识。需要如果得到满 足, 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 工作就会更加积极; 相反, 人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则 会产生自卑感、 失落感, 工作就会消极甚至对抗。因 此, 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对个体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需要理论启示我们要用心发现并正确满足学生不 同层次的需要, 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适当的赞 美与表扬是需要理论在方法层面上的延伸, 是学生管 理工作中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赞美和表扬, 肯定学 生的优点和成绩, 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对方情 绪处于一种积极

13、状态, 然后委婉指出其不足和问题, 这 样既能让学生认识错误, 又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 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换位思考, 让学生有 / 说 0的权利, 使自己有 /听 0的机会, 真正体验出学生所讲述的事 实、 所体验的感受和当时的心情。 将需要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还要求我 们做到上下目标一致, 情感相通, 达到心灵共鸣。每个 人都是感情丰富的个体,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 引导者和辅助者, 只要处处爱护学生, 就一定能对学生 起到深深的感染和感动作用。管理是在做人的工作, 我们要以正常、 平等和尊重的眼光和心态对待每一个 学生。 3. 运用期望理论会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卓有成 效 1

14、964年,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了新的激 励模式 ) 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如果个体有了 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有意义、 有价值的目标, 他必须做 出某种行动选择。根据 M = f( E 3 V )公式, 如果被激 励者的期望值高 (即 E值高 ), 而且激励的目标价值也 高 (即 V值高 ), 则激励的力量就大 (M 动机力量 ), 积 极性就高。因此, 充分发挥个人潜力, 并拥有适当的期 望水平, 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 对于人的成功来说至关 重要。 四、 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 用 1. 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 学生都渴望成功, 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并愿意为 这

15、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教师应 当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 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 励有机结合起来, 并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个性的学生实 施不同的奖励办法,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自 我的目标期望值。对此, 积极的暗示便是值得运用的 一种好方法。实验表明 /积极的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 潜意识, 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 并能持续地存在, 有时 比直截了当的指示、 命令起到更大的作用 0。 / 罗森塔 尔效应 0便是期望理论在学习中成功运用的经典案例。 2. 利用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积极利用集体心理将会对个 体教育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集体

16、,在集体中进 行教育 0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学校的社团、 班 级、 宿舍等都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好环境, 运用集体心 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 监督和激励后进, 变学生被动学 习为主动适应, 将同学间 /平行教育 0的影响发挥到最 大, 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 往往能够胜过任何教育 者的鞭策和监督。 7 3. 创造良好的环境 期望理论还要求我们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 境, 营造活泼、 轻松、 民主的育人氛围, 强化学生学习的 外部动力。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的学习资源, 融洽的 师生关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都将有利于管理工作 顺利开展。 总之, 只有不断把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入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变过去传统的 /刚性 0教育管理为 /柔 性 0教育管理, 才能开创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 面,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 管理心理学 (第 4版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朱永新. 管理心理学 (第 2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朱永. 现代管理心理学. 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