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7031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高中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15年11月2日上午9:0011:30】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5.11.2第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2“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

2、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3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4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朝

3、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秦汉117(全国)572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5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6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 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 C严刑峻法是

4、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7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B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C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北京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D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

5、性进展9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 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10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C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11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

6、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李侍尧的意图是 A厉行海禁 B强化海防 C以商制夷 D垄断贸易12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第卷共2题。13(30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

7、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材料二 (2)比较图4和图5,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0分)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

8、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10分)14(22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9、,博大精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10分) 材料二 夏商“恭行天罚”,“天罚审判”,法律的实施是替天行罚。管仲提出“夫生法者,君也。宗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秦朝法治轻罪重刑,地方郡县行政司法合一,后世皆依此

10、制,地方行政长官即为当地最高法官。汉代法律注重“春秋决狱”,凡义关伦常而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或虽有明文规定但却有碍伦常时,使用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唐律疏议含捕亡、断狱等12篇,502条,并确定自首减免刑罚、合并论罪等原则,深刻影响了东亚诸国的法律文化发展走向。明代法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并增加经济立法。 据中华法文化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

11、01112答案BACADABCBDC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13题30分,14题22分,共52分)13(30分)(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6分)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4分)(2)示例一: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2分)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3分)示例二

12、: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3分)(3)变迁: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4分)评价: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2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2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2分)14(22分)(1)解读: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内涵: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爱国爱民,勤俭节约;(3分)古代希腊城邦精神的内涵:重视人的价值,强调道德,尊崇理性。(3分)中国古代民族精神和古代希腊城邦精神各具特色,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本民族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4分)(2)特点:从重神权到重法治;法律严苛,本质服从于君主专制;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成文法法律内容详实,体系完备;司法不独立(或行政司法合一)。(6分)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强化;宗法制、礼乐制度、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