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学专业明细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6790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4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大学专业明细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各大学专业明细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各大学专业明细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各大学专业明细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各大学专业明细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大学专业明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大学专业明细(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动学院各专业考研大学(研究院)汇总如下:1、 山东大学2、 同济大学3、 上海交通大学4、 东南大学5、 江苏大学6、 浙江大学7、 华中科技大学8、 清华大学9、北京理工大学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2、北京科技大学13、上海理工大学14、东北电力大学15、上海发电设备成套研究所16、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7、西安交通大学18、华南理工大学19、重庆大学20、天津大学21、华北电力大学22、中国科技大学23、哈尔滨工业大学24、吉林大学25、北京交通大学26、西南交通大学注:1、 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可跟踪链接;2、 学校为我们专业的重点大学,且排名不分先后;3、 导师

2、简介中只选了较为有名的教授;3、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主要针对于2009年。山东大学 分数线:(注意:具体分数线还要看报的各院报考人数) 年份 英语 政治 总分 2009 37 60 280 2008 45 70 290 2007 42 65 290初试科目:工程热力学 沈维道等合编版 专业设置: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 导师简介: 马春元,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热工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清洁生产中心主任。马春元教授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成就卓著,

3、尤其是在烟气脱硫装置、低NOx分级燃烧技术及燃烧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燃烧技术方面基础理论雄厚、科研经验丰富。程林,现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并任山东能源学会理事长。曾任山东省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山东省青联第九届、第十届副主席。主要从事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研究,提出了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田茂诚,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从事传热强化及节能技术研究,主要涉及强化传热、热力系统优化及控制、换热器理论研究与设计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

4、技术拔尖人才、 山东省十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山东省第六届青年科技奖、山东大学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2005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路春美,现为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热能工程学科负责人,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热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一直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清洁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城市供热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潘继红,教授,博士导师 。曾任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在致力于行政工作的同时,完成多篇高水平学术专著、论文和多项科研工作,获得多次奖励。在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卓有建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程世

5、庆,主要从事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研究。现在主要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他各类锅炉的设计、改造,烟气脱硫工程,生物质及其与煤混合燃烧锅炉的开发,热重分析,质谱分析。 专业简介:1、工程热物理 山东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1981年首批被国务院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现为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5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6名,在读博士3名,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享有政府津贴的专家4人。一支学历层

6、次高,年龄更加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已经形成。 本学科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1)传热强化与节能技术(2)燃烧理论及应用技术(3)热流体动力学。三个研究方向上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传热强化与节能技术方向在振动强化传热、换热设备动态仿真与控制、扩展表面强化传热、小空间自然对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高水平专著多部,开发了系列新型化热设备,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燃烧理论及应用技术方向的研究在电厂锅炉新型浓燃烧器、燃烧脱硫技术、烟气净化技术、工业锅炉高效低污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成果投入社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7、益。热流体动力学研究方向在汽车减阻,溴化锂制冷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重点学科和“211”工程的建设,该专业科研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实验设备先进,许多设备属国内一流,甚至在国外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丹麦三维LDA/PDA系统、美国FILR红外热像仪、美国FLUKE 和HP数据采集系统、德国烟气分析仪、美国电子扫描阀等先进测量仪器以及多套用于传热、流动、燃烧、脱硫、除尘等研究的冷态和热态实验装置。为国家和省重点课题的研究,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 热能工程 山东大学热能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0702)是在原工程热物理省级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建学科。1999年开始招

8、收首批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目前有教学及科研人员26名,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1人。本学科教师具有多年(18年)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经验丰富 ,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强:整个学科学术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学术骨干实力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实验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教学科研基础条件良好。近年来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多人考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多人进入动力、电力等工程领域工作,起到了桥梁骨干作用。 近几年来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分别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在

9、国内外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五部。目前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与企业委托为主。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01 研究方向:热力设备节能与污染产物控制 本方向在热力设备的节能技术、燃煤污染物控制技术、节能环保一体化技术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 02 研究方向:制冷空调与传热传质 本方向主要从事低温工程中的制冷、空调技术,及涉及热能交换器传热传质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溴化锂制冷技术、热泵技术、翅化管强化换热技术、热管换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途。 03 研究方向:电厂热能设

10、备的性能优化与安全经济性控制 本方向结合目前电站热能设备存在的性能欠佳或安全性、经济性不足等实际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性能优化设计、控制,承担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研究成绩显著。 本学科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热能工程中高尖端科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向新兴技术、交叉学科(如环境工程、低温工程、安全工程、优化工程等)方向发展。3、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于1981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教授9名,其中博士导师2名,中青年教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名,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生2名,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肖福明、刘

11、云岗、王志明、程勇、李国祥、陆辰等,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40岁。该学科博士导师陆家祥和张立梅教授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有四个研究方向,即 内燃机工作过程:本方向主攻气体流动、燃烧模拟与预测。目前所研究的现象学燃烧模型是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有益于新机型设计及老机型的改造,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本学科还从事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研究与开发。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本方向通过研究内燃机的燃烧机理、提高热能利用率等达到内燃机节能的目的,并通过研究内燃机排气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特点,即排放控制技术达到内燃机环保的谜底。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内燃机瞬态参数测试技术:内燃机运

12、行中各瞬态参变量是研究改进内燃机性能的重要依据,随着内燃机的快速发展,要求对瞬态变量的测试更精确、更方便。本方向主要研究和开发内燃机瞬态测试仪器。对满足内燃机性能研究的需要,对提高我国n杯燃机瞬态变量测试技术水平是有重要意义与应用前景。 内燃机增压与电控:本方向主攻发动机与废气涡轮增压器联合运行的复合热力系统与元件的最优化、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研究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发动机供油系统、增压系统等进行最优化自动调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降低排气污染。 本学科在近10年来获省级奖励10多项,有20多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工具EI收录。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6项,其中霍英东基金1项,山东省中

13、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本学科实验设备齐全、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其中有7台自动化发动机测功机、PEI燃烧分析仪、热线风速仪、排放分析仪,并新建有30台计算机终端的局域网。试验手段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4、 流体机械及工程 通过在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高级研究型人才。掌握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经营管理工作。 本专业具有山东省最大的风洞试验室、热工基础试验室和与之配

14、套的测试仪器设备; 有教授、副教授三人,博士生导师一人,研究方向如下:1.旋翼式机械理论及应用技术 本研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的需要,对旋翼式机械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测试技术 开展研究。研究流体在旋翼式机械内部的流动规律,流动参数和机械机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旋翼式机械的优化设计和简便有效的测试方法。2.流体机械内部流场和传热的数值模拟技术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流体机械内部的流动和传热问题 。旋翼式机械内部的流动是典型的三元流问题,往往伴随流动还要发生传热、传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时仅靠实验还难以解决,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可容易的获得研究结果。3.工业流体力学 研究工程中大量存在的

15、流体力学问题,探讨在相关构造物上流体流动的特点、旋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控制措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方向在利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一般构造物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有较深入进行研究。 5、 制冷及低温工程 该学科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两个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以学术造诣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5篇。该专业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风气较浓、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较好。该学科实验设备先进,图书资料齐全,相关学科、专业有较强的学术力量及科研基础。 专业方向:1 制冷与低温技术节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各种制冷与低温技术、制冷及低温设备的节能技术和方法。从研究制冷及低温设备的设计及运行特性出发,分析各节点的合理性与经济性,运用相关数学方法,研究各种可能的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从而将经济与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