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7586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表面检测考评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 营 市 佳 和 无 损 检 测 有 限 公 司渗透检测及安全操作理论考评试题(本试卷作为员工综合能力技能方面考评参考)考评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得分:一、判断题(本题对的划“” ,错误划“”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渗透探伤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开口缺陷。 ( )2. 渗透探伤按渗透液去除方法可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 ( )3. 检验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灵敏度一般要低于磁粉检验法。 ( )4. 按照 JB/T4730.5-2005 的规定,在 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 10min。 ( )5. 着色渗透探伤的

2、灵敏度等级只有很低级、低级、中级三个级别。 ( )6. 干粉显象剂最适合于粗糙表面零件的着色探伤。 ( )7. 所谓渗透探伤剂系统“同族组”产品,就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探伤剂产品。 ( )8. 渗透探伤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处理。 ( )9. 采用溶剂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溶剂起着对渗透剂的乳化作用。 ( )10. 荧光法灵敏度一般比着色法灵敏度高。 ( )11. 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得模糊。 ( )12. 渗透探伤时,宽而浅的缺陷最容易检出。 ( )13. A 型试块和 C 型试块,都可用来确定渗透液的灵敏度等级。 ( )14. 对渗透探伤操作

3、要求最高的工序是痕迹解释和评定。 ( )15. 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一定量渗透检测剂蒸发后残渣中的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 1%。 ( )16. 按照 JB/T4730.5-2005 的规定,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 7min60min 内进行。如显示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 )17. 按照 JB/T4730.5-2005 的规定,缺陷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 45时,按横向缺陷处理。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18. 荧光渗透液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发黄绿色或绿色荧光。 ( )19. 试件表面极为光滑,最好选用是湿

4、式显像剂。 ( )20. 在被检工件上施加显像剂的目的是从缺陷中吸收渗透剂并提供背景反差。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21.渗透检测法可以发现下述哪种缺陷?( C )A、锻件中的残余缩孔 B、钢板中的分层 C、齿轮的磨削裂纹 D、锻钢件中的夹杂物22.在无水无电的现场进行渗透探伤,可选用( C )A、水洗型着色方法 B、后乳化型着色方法 C、溶剂清洗型着色方法 D、自乳化型荧光方法23. 采用溶剂去除零件表面多余渗透液时,溶剂的作用是( B )A、将渗透液变得可以用水洗掉 B、溶解渗透液并将其去除C、溶剂兼有乳化剂的作用 D、产生化学反应24. 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

5、( A )A、1550 B、460 C、2040 D、小于 8025. 大型工件大面积渗透探伤,应选用( B )A、后乳化型渗透探伤法 B、水洗型渗透探伤法 C、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法 D、以上都是26. 缺陷能否检出主要取决于哪个因素?( C )A、缺陷是如何形成的 B、零件是如何加工制造的 C、缺陷尺寸和特点 D、缺陷的位置27. 渗透探伤中引起灵敏度降低的是( C )A、用蒸汽除油法做工件处理 B、用浸入法施加渗透剂C、对已经探伤过的零件重新探伤 D、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而不使用溶剂清洗型渗透剂28. 深的弧坑裂纹显示常呈现为( B )A、小而紧密 B、圆形 C、细线状 D、微弱而断续29.

6、 以下哪一个项目不属于溶剂去除剂性能检查内容( C )A、外观检查 B、去除性能检查 C、含水量检查 D、贮存稳定性检查30.由于大多数渗透剂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防火,为此必须做到( D )A、现场远离火源并设置灭火器材B、现场不得存放过量的渗透液,并且在温度过低时,不得用明火加热渗透液C、探伤设备应加盖密封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以上都是31. 化学清洗剂可用来清洗非常脏的、有油污的零件。用这种清洗剂清洗之后,必须( B )A、再用溶剂清洗剂清洗表面B、彻底清洗表面,去除所有残余清洗剂C、加热零件,以便把表面开口中的残余清洗剂去除掉D、用挥发性溶剂清洗表面32. 荧光渗透探伤中

7、使用的具有合适滤光片的黑光灯,会对人体哪些部分产生永久性伤害?( D )A、细胞组织 B、眼睛 C、血细胞 D、以上都不是33. 摆放试验用的黑光灯时,需要考虑“眼球荧光” ,因为黑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到工作人员眼睛里( C )A、会引起细胞组织的破坏B、是无害的,因此是无关紧要的C、尽管无害,但会引起工作人员的烦躁,因而使工作效率降低D、虽然引起视力模糊,但不妨碍工作34. 渗透探伤中,哪种防护措施是不适用的?( D )A、保持工作地点清洁B、用肥皂和水尽快清洗掉粘在皮肤上的渗透剂C、不要把渗透剂溅到衣服上D、用汽油清洗掉皮肤上的渗透剂35. 下列哪条不是渗透探伤中的一条安全措施?( C )A、

8、避免渗透剂与皮肤长时间接触B、避免吸入过多的显象剂粉末C、无论何时都必须带防毒面具D、由于着色探伤中使用的溶剂是易燃的,所以这种材料应远离明火东 营 市 佳 和 无 损 检 测 有 限 公 司磁粉检测及安全操作理论考评试题(本试卷作为员工综合能力技能方面考评参考)考评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得分:一、判断题(本题对的划“” ,错误划“” ,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磁粉检测可对铁磁性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 ) 2.磁粉检测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 20的分层。 ( )3.铁磁性材料被磁化后,工件表面、近表面的磁感应线在不连续处发生局部畸变产生漏磁

9、场。 ( )4. 用电磁轭法不能有效地发现对接焊缝表面的横向裂纹。 ( ) 5. 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 )6.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 75mm200mm 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 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 15mm 的重叠。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 (

10、)7.应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灵敏度较高:对于近表面缺陷,则缺陷距表面埋藏深度越大检测越困难。 ( ) 8.钢管中心导体法通交流电,因集肤效应,钢管外表面磁感应强度最大。 ( ) 9. 采用触头法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 75mm200mm 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 1/4 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 10%的磁化重叠区。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正。 ( )10.磁化方法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试件磁化的最佳磁化方向。 ( ) 11.一般来说,用交流电磁化,对表面微小缺陷检测灵敏高。 (

11、)12.磁悬液的浓度越大,对缺陷的检出能力就越高。 ( )13.A 型试片上的标值 15/50 是指试片厚度为 50m,人为缺陷槽深为 15m。 ( )14.对灵敏度标准试片施加磁粉时,在任何场合都要使用连续法进行。 ( )15.荧光磁粉比非荧光磁粉更易被漏磁场吸引。 ( )16.荧光磁粉通常用于干法检验。 ( )17.当发现磁痕时,必须观察试件表面有无氧化皮、铁锈等附着物。如果有这类附着物,则应去除再重新进行检测。 ( ) 18. 焊接接头的典型磁化方法包括 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 ( )19.相关显示是由于缺陷漏磁场与磁粉相互作用的结果。 ( )20. 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检

12、验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使用在其它地方,也应该预防起火燃烧。使用水磁悬液检测承压设备时,应防止绝缘不良或电器短路。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应避免黑光灯直接照射人的眼睛。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21.能够进行磁粉探伤的材料是( A ):A、碳钢 B、奥氏体不锈钢 C、黄铜 d、铝22.下列哪种材料能被磁化?( D ):A、铁 B、镍 C、钴 D、以上都是23.磁粉探伤对哪种缺陷不可靠?( B ):A、表面折叠 B、埋藏很深的孔洞 C、表面裂纹 D、表面缝隙24.铁磁性材料表面与近表面缺陷的取向与磁力线方向( A )时最容易被发现:A、垂直 B、平行 C、倾斜 45 D、都可以25.发现探伤仪调整不正确时( D )A、合格材料应重新检验 B、不合格材料应重新检验C、全部材料都应重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