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7582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高三物理期中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3 学年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2012. 11一、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2 上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频率 B强度 C照射时间 D光子数目1A 2 (2012 上海)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A电离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 D 粒子散射现象2C 3 (2012 上海)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 )A “光子说”本质就是牛顿的“微粒说” B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小C一束单色光的能量可以连续变化 D只有光子

2、数很多时,光才具有粒子性3B4(12 广东)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 H He n 是核聚变反应31 21 42 10B. H H He n 是 衰变31 21 42 10C. U n Ba Kr 3 n 是核裂变反应23592 10 14456 8936 10D. U n Xe Sr2 n 是 衰变23592 10 1405 9438 104A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B (镭)衰变为 (氡)要经过 1 次 衰变和 1 次 衰变Ra268Rn28

3、6C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5、A6、 氢原子部分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光 子 能 量范 围 ( eV) 1.61 -2.00 2.00-2.07 2.07-2.14 2.14-2.53 2.53-2.76 2.76-3.10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 2 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6A 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 = 5t + 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则关

4、于该质点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 1s 内的位移是 5mB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n E/eV4 -0.853 -1.512 -3.401 -13.6 02C任意相邻 1s 内的位移差都是 1mD任意 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m/s7D8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的原理图,它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从图示方向吹向小球 P。P 是一质量为 m 的金属球,固定在一细长轻质刚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 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 ,角 的大小与风力的大小有关。下列关于风力 F与 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F=mgsin BF=mg

5、cosCF=mgtan D cosgF8C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 两物体的质量 mA2m B,A 物体与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当物体 B 沿水平向左运动,使弹簧压缩到最短时,A、B两物体间作用力为 F,则弹簧给 A 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为()AF B2FC3F D4F9C 10 (12 天津)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 ,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14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21C周期之比为 18 D轨道半径之比为 1210C 11如图

6、所示,材料不同,但质量相等的 A、B 两个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 球的速度是 6m/s,B 球的速度是-2m/s,不久 A、B 两球发生了对心碰撞。对于该碰撞之后的 A、B 两球的速度可能值,某实验小组做了很多种猜测,下面的哪一种猜测结果一定无法实现:v A/= -2m/s,v B /=6m/s v A/=2m/s, vB/=2m/s v A/=1m/s,v B/=3m/s v A/= -3m/s,v B/=7m/s11、D 12如图,质量为 M 的木板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 M 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粗糙。当物块 m 以初速度 v0

7、向右滑动时A BOP风向3A. 若 M 固定不动,则 m 对 M 的摩擦力的冲量为零B. 不论 M 是否固定,m 与 M 相互作用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若 M 不固定,则 m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D. 若 M 不固定,则 m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全部转化为木板 M 的动能12、B13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 3 s 内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最后 2 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 3 s 内与最后 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 3 s 末至第 5 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1314(10 福建)

8、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 =0 时刻,将一金t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如示,则At 1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Bt 2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t 2t3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t 2t3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14C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21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画图。15、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

9、据:弹力 F/N 0.5 1.0 1.5 2.0 2.5弹簧的伸长 x/cm 2.6 5.0 7.2 9.8 12.4(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作出 F-x 图线;(2)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式( x 用 m 为单位):_;(3)写出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_;(4)若弹簧的原长为 40 cm,并且以弹簧的总长度 l 为自变量,写出函数表达式(以 N 和 m 为单位) :_.v0mM(乙)OFt1 t2 t3 t(甲)压 力 传 感 器O t/sv/(ms-1)1 2 3 4 5 6 76415 思路点拨:Fx 图线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作图时应用直线将所描各点连接起来,连结时应使尽可能多

10、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解析:(1)将 x 轴每一小格取为 1 cm,y 轴每一小格取为 0.25 N,将各点描到坐标纸上,并连成直线,如图所示(2)由图象得 F20x.(3)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表示该弹簧每伸长( 或压缩)1 m ,其弹力增加 20 N.(4)F20(L0.4)答案:见解析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左端.将数 字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在数字测力计的右侧拴有一细线,细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定滑轮与一重物相连,

11、在重物的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加速运动,数字测力计可以直接显示细线拉力的大小. 采用数显测力计测量细线拉力与用重物重力代替拉力的方法相比 (填选项前的字母)A可以不用平衡摩擦力B直接测量 小车(包括测力计)所受的拉力, 可以减少误差C利用此实验装置不用测量重物的质量D重物的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和数显测力计的总质量下图是某同学在此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m/s2.数字测力计打点计时器计 5 保持小车和数字测力计的总质量一定,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请同学们根据测量数据做

12、出 aF 图象. 试分析上图中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16. (1) BC 0.39m/s2 如图1 2 3没有平衡好摩擦力或木板倾角偏小4三、本题共 5 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如图一所示,用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斜向下的推力 F 推一个质量为 20kg 的木箱,能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40,取 g10m/s 2(1)求推力 F 的大小;(2)如图二所示,若不改变力 F 的大小,只把力 F 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斜向上的拉力,使木箱由静止

13、开始运动,作用 2.0s 后撤去拉力,求撤去拉力后木箱还能运动多远。FF图一 图二F/Na/ sm0.2 0.4 0.6 0.8 1.00.200.300.400.100.5002.14 2.92 3.311 2 3 4 5 61.75 2.53单位:cmF/Na/ 2sm0.2 0.4 0.6 0.8 1.00.200.300.400.100.500617、 (1)1.210 2N(120 N) (2)2.9m(2.88m) 18 (12 福建)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 R0.5 m,离水平地面的高

14、度H0.8 m,物块平抛落地过程水平位移的大小 s0.4 m。设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1)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v0;(2)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18.【答案】: 1m/s 0.2【解析】:(1)物体下落时间为 t;自由落体运动有: 21gth水平方向有: vtx解得: sm(2)物体刚要离开平台时向心力由摩擦力提供:有 rvmg2代入数据得: 2.019 (2011 安徽)开 普 勒 行 星 运 动 第 三 定 律 指 出 : 行 星 绕 太 阳 运 动 的 椭 圆 轨 道 的 半 长 轴 a 的 三 次 方 与 它 的公

15、转 周 期 T 的 二 次 方 成 正 比 , 即 ,k 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32aT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 k 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 G,太阳的质量为 M 太 。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 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 2.3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 M 地 。 (G=6.6710 -11Nm2/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9、 【解析】 (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 a 即为轨道半径 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 m 行 ( )2r,于是有 M 太 ,即 km行 M太r2 2T r3T2 G42ROHs7M 太 。G4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