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4671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期中测试(i)(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新中学知新中学 201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期中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期中试卷 命题:潘晓军 校对:章一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目要求。 ) 1、有人以“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来归纳古代中国政治,认为唐太宗和康熙帝时期也可 以这样认定,这是因为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 ) A他们的统治刑罚十分严酷 B他们的统治深受秦朝影响 C他们统治的期间政治清明 D他们均致力推行文德治国 2、唐太宗曾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 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

2、一人之虑也。 ”这表明他主张( ) A创新制度以德化民 B全国政事皇帝独裁 C宰相权力互相牵制 D宰相作用充分发挥 3、学生子路因为直率地谈论治国理想,孔子批评他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这说明 孔子( ) A反对学生从政 B强调以礼治国 C主张学思结合 D能够因材施教 4、在康熙年间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什么国号?( ) A大清 B大汉 C中国 D中华 5、亚里士多德的许多具体科学结论都被证明是错的,但他创立的一门工具学科至今却仍被 学术界尊为权威,这是( ) A逻辑学 B伦理学 C形而上学 D几何学 6、一位高中生在辩论赛上论述“孔子不提倡愚忠”的主张,下列孔子名言中

3、能作为其论据 的是( ) A “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B “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C “仁者爱人” D “温故而知新” 7、秦始皇曾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以下属于“六王”的是( ) A鲁王 B晋王 C越王 D赵王 8、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 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在这个“新的、不同类型”国家创立过程中, 华盛顿( ) A迫使各州议会通过联邦宪法 B创新制度确保权力制约平衡 C作为联邦党人两次当选总统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9、有人在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一书中说

4、:“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 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然还有立法家所具有 的才能”文中所指的是( ) A华盛顿 B孙中山 C拿破仑 D甘地 10、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 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认识到( ) A革命的原动力在于民众 B不必再寄希望于西方国家 C暴力革命使唯一的手段 D国民党须代表工农利益 11、文成公主和亲是与下面哪个少数民族政权:( ) 12、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5、)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 ,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 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 300 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13、纪念列宁的一篇文章中说:“在他的革命岁月中,极大地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 灵活性正是这种灵活,才使列宁、使布尔什维克、使俄国艰难地转身。 ”列宁的“灵活 性”体现在( ) 在夺取政权道路上从和平方案向武力方案转变在建设道路上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在对外关系上主导签订和最后撕毁布列

6、斯特和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 上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可在俄国取得胜利 A B C D 14、17 岁的列宁在面对警察局长不解的质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年轻人, 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上撞吗?”时回答说:“是的,一堵墙,不 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可以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过去”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列宁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产生与当时俄国资产阶级政府采取血腥的镇压无关”的结论。 该判断( ) A材料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5、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

7、其将不远”,中国应该 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6、 “历史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没有吸取教训,华尔街的老板是如何积累起大量的财富 的?看看这本书吧,一百多年前,老祖宗早就写着呢。 ”这本书可能是( ) A 资本论 B 神圣家族 C 国富论 D 共产党宣言 17、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 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8、 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 100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8、多,还要大。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历史 B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 C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后的衰落趋势 D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19、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强调“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的本质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适时转移工作重心 C改变陈旧思想观念 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0、下列关于杰出的科学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四光建立了独创性的地质力学理论 B李四光在古生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C牛顿是 17 世纪科学革命中最伟大的科学家 D爱因斯坦因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1、20 世纪最后一期

9、时代周刊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 , 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 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 。这位“世纪人物”应该是( )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牛顿 22、甘地发动了“文明不服从”运动,但后来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印度人民和 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因此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这说明甘 地( ) A坚持民族独立至高无上 B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坚持非暴力抵抗的旗帜 D主张向英国殖民统治者妥协 2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 1935 年 2 月写下的忆秦娥 娄 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了( )

10、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始抗战 24、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 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 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材料判 断,这封信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25、1985 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 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

11、经济发展。 ”邓小平的这 些话意味着中国要( ) A探索计划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B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不再干预经济 D完全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 26、 “他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李四光所创立的这一新兴学 科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列各项相对无法恰当反映这 一学科的应用价值的是( ) A为成昆铁路选线 B建设大庆油田 C寻找铀矿资源 D预测地质灾害 27、据牛顿的朋友介绍,牛顿是受苹果落地的启发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这反映了牛顿 A严肃的科学态度 B勤奋的探索精神 C注重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D善

12、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28、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 ) A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称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9、拿破仑逝世前说了一句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 头上,一只秃鹰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下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 兰西!”他还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 40 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 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 。他这两段话所说的共同对象是(

13、) A法兰西第一帝国 B 拿破仑法典 C扩大了法兰西的版图D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30、19 世纪,西方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 题 16 分,32 题 16 分,33 题 8 分,共 40 分) 31、 (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 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14、县,诸 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 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 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 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 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 -资治通鉴卷 198 材料三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 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 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四材料四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 1683 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 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 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 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