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46696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单元测试10月月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严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 陈慧钟 校对人 夏安腊第I卷(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50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在封建社会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

2、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3某学者在考证浙江在秦朝的历史时,收集使用了以下几类资料,其中最可信的是A史记的记载 B绍兴大禹陵的仿制的秦代石碑拓文 C同行的论著 D出土秦简的记述4.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5.图片孔子讲学图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3、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 C专门处理外来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化的交流 孔子讲学图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

4、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清高宗实录,卷六四九。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9.清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10.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 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

5、被证明是错误的 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 D. 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11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首次告胜及其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分别是 A波士顿战役 约克镇大捷 B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大捷 C特伦顿战役 普林顿战役 D波士顿战役 萨拉托加大捷12华盛顿被誉为“十八世纪离去的最后一位伟人”,人们在他的遗嘱中发现一条规定,要求他的妻子在他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他当总统时不能解放全国奴隶的主要原因是A受1787年宪法的制约 B受华盛顿出身地位的制约C受启蒙思想局限性的制约 D受联邦政府能力的制约13右图是“自由女神”像。她既是美国的象征,也是自由、民主的象征。美国开始为“自由”而斗

6、争是在 A1773年 B1775年 C1776年 D1783年14. 拿破仑法典 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 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D.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15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C.街头上已有很多人剪掉了长长的辫子 .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16.下列关于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

7、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满清王朝C民权主义就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因为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有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的自由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18.甘地在南非工作之余,喜欢阅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从这些著作中他A.认同书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B.萌发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开始投身争取印侨权益的斗争C.吸取了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D.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生,应大力提倡素食主义19.与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比,第二次运动走向低

8、潮的原因是A.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 B.英国殖民者改变了统治策略C.运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D.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0.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21.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如果没有坚强革命家的组织领导,便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真正阶级斗争。”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无产阶级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有革命家的领导B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必须有革命团体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C无产阶级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自发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进行“真正阶级斗争”的重要前提22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

9、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A B C D2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 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 B C D24第一次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光辉典范,形成于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D中共七大召开前夕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10、一项是 A布尔什维克多数派的形成,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C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通信委员会”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D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第卷(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26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主张。结合所学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

11、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二: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和孔子相比,亚里斯多德的教育内容有何差异?(2分)概括亚里斯多德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2分材料三: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2分)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2分)27政治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

12、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指出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2分)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2分)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

13、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2)材料二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3分)(3)甘地和列宁是如何对待西方物质文明的?(2分)决定他们不同态度的因素有哪些?(2分) 28一切划时代的内容都是由于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12分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上面这段材料摘自什么文献?用一句话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