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7447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 高考北京卷化学试题解析(一)新东方在线 侯宇2016 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今年化学命题形势和内容,新东方在线化学老师侯宇为大家带来了详尽的分析。总的来说今年高考的化学题,其实跟往年的思路差不多,我们都说继承和发扬,今年的北京卷的高考化学题,跟以往相比较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继承和发扬。继承为主,发扬为辅,基本上是以继承为主要的方面。真题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侯宇老师解析主要看下面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个东西跟实际生活很相关,也是我们北京高考

2、化学一直以来的传统,会跟生活、跟实际情况联系到一起,当然这里边的这些事可能跟我们实际生活关系都不是特别大,但很多你应该能听说过。所以这个题就可以轻松的选出 B。 真题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侯宇老师解析第 7 题,说下列中草药煎制的过程属于过滤操作的事,第一个是浸泡,跟过滤没关系,第二个是加热,就是煮。C 选项,把渣怎么弄掉,底下拿了像滤网一样的东西,就是过滤,D 选项说罐装保存,就是装瓶里面,对比下来就是 C。这也是我们做北京高考化学题的时候可以掌握的一个小策略,就是你把四个选项都看看。当然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出题人,他觉

3、得这是生活常识,但是放到我们考生,放到我们这些孩子的眼中,可能未必是常识。所以有一些事情,比方说第 6 题,我们就直接命中 B 选项。但是有一些题目我们拿不准的,怎么办?四个选项都看一看,然后选出一个最优结果。客观来说其实像第 6 题,我们也是在逐个选项的排查过程当中才看到 B 选项。所有题目都应该这样去做。第 7 题也是这样的,我们逐一选项去看,跟第 6 题的感觉上就是读到这儿并不是特别的确定就是 D,你看 D 不是,那就是 C。真题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侯宇老师解析第 8 题也是这样的,说下列食品添加剂当中,与反应速率相关

4、的是哪个,如果你没有概念的话就都看到。抗氧化剂,觉得好像就是它。因为抗氧化,其实你防止不了氧化反应去发生的,这其实就跟速率联系上了。除了这个之外还有调味剂,这好像跟反应没有什么 关系,着色剂,增稠剂,四个选项对比着来看应该能选出 A 来,基本上就可以得分了。就是把四个选项综合到一起看看,问题就不是很大。前面三个题不得不说过于简单,我们花了一点时间说它,主要是因为我们想说说作题的时候别着急,四个选项都看看,这样就能解决很多简单题。真题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沸点/ 138 144 139 80熔点/ 13 25 47

5、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侯宇老师解析第 9 题,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以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所谓二甲苯混合物就是三种二甲苯,这个甲苯可以生成这种东西,就是生成二甲苯和苯的意思。他说有关物质的沸点和熔点,这个题的重点考察是在甲苯、二甲苯、苯,接下来看不正确的是,A 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说的就是甲苯和二甲苯、苯的反应。如果你化学不错的话基本上就可以确定A 是对的。你想甲苯变苯,拿掉了甲基,但不能拿掉甲基就完了,换了一个氢,这就是一 个取代反应,

6、第二个甲苯就便成了二甲苯,为了找上去一个甲基,肯定拿下来一个氢,拿下来一个,换上一个就是取代反应。B 说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摄氏度,这时候我们要去题目中找到 144 的数据,这个 144 是磷二甲苯的沸点,现在是拿甲苯的沸点跟它比,有机分子比沸点我们怎么比?我们一定学过这样的说法,现在思路跟烷烃是相似的,对于有机物来讲碳越多,熔沸点就越高,如果碳越少就低。所以我们猜测甲苯的熔沸点应该低于二甲苯。所以二甲苯这里面这几个,相比而言甲苯应该比它们低,这 144 应该比甲苯的沸点高。所以我们就倾向于认为它是 B,这时候你感觉 A 又靠谱了一些。C 说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苯分离出来,这里面大家注意一下

7、,这个 C 选项其实是需要理论上讲,应该是需要大家去关注一下的,关注这两个字,首先。拿过来一句话,这个题的题眼在哪儿,这是需要你通过作题长期积累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是蒸馏的方法可不可行,几个有机物都是液体,熔沸点有差别,蒸馏是可行的。接下来说整流能分离出苯没有问题,其实问的就是苯的沸点会高还是低的事,根据我们刚刚的讲解苯的沸点应该是偏低的,那就会首先被分离出来,就OK 的,C 也是对的。D 选项从二甲苯的混合物当中用结晶的方法,把对二甲苯分离出来,结晶行不行呢?首先得是个固体,常温下是固体可以用结晶的方式分离出来,沸点是138,基本 OK,所以最后就应该选 B。最后的 D 选项肯定有人有疑问,行

8、不行呢?而且有机物用结晶其实不是很常见,有些同学做实验可能用到苯甲酸的结晶,至少看到 ABC,从里面选出一个,其实 B 是基本不对的,这时候再看 D,D 倾向于对,这就可以做了。真题10.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用 K2Cr2O7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溶液橙色加深,中溶液变黄B. 中 Cr2O72-被 C2H5OH 还原C.对比 和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 中加入 70%H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侯宇老师解析第 10 题,看起来就要复杂很多了。但前面告诉你

9、一个反应,这个反应不是课本上的反应,课本上就没有提出铬元素这个东西。但是这个反应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在很多考试当中都有,今年的新课标一卷就考了,如果你准备高考的同学,这个方程式认识一下。这个叫纯恶酸根的东西,加上水,把氧匀给它,就变成 CR2O8,氧给人家了,这个水就是氢了,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他说把溶液分成两份,一个加硫酸,一个加氢氧化钠。这两个 1 号跟 3 号不是一回事,1 号加的是逆向溶液,这个加的是碱,平衡正向移动,以铬酸根为主。原来的东西是橙色的,现在变成绿色,就是反应了。一个是不变色,那基本可以理解为它没反应。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反应了,但颜色没有变化,但好像这不是主

10、流思路。你知道这个就可以看题了,A 说橙色加深,溶液变黄,所以 A 应该是靠谱的。这个地方就要是大家对醇恶酸根有一点认识了,我觉得上过高三的应该还是要认识一下的,被还原的产物就应该是 CR3+,乙醇作为醇类物质,氧化了,把它还原了,这个 B 好像说得过去。然后 C,对比 2 和 4 可知醇恶酸甲酸性溶液氧化型比较强,一个被乙 醇还原,一个没被乙醇还原,只能因为氧化性有差别。所以 C 是对的。好像就剩 D 了,说向 4 中加入 70%的硫酸溶液可以变成橙色,这个颜色感觉好像是对的,因为原来没反应,加多酸,你别忘了中间还加了这么一个东西,所以这个溶液会不会是橙色跟乙醇的共存体呢,我觉得应该不是,所

11、以最后错的就是 D。你加了乙醇了,不可能恢复成一个醇铬酸甲就完了。这个题我们要说的是 ABC 三个选项,你看着之后都觉得差不多,让你选不正确的就是 D。 D 这并不是很复杂的,这个事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各样的题目当中,包括离子鉴别等等这样的题目。如果你是平行实验,这几个实验之间互相不影响。好比我们分成两组,同样的前面,这个这么做,这个这么做,这两组实验平行,互相之间不影响,但是这个实验,D 选项和刚才下面的不是平行的,是顺次的关系,就是做完了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那么前一步的操作对后面的结果是有影响的,你前面加了这个东西后面就有这个东西了。其实像离子鉴别这个题目当中也特别愿意出这种东西,我验证一个溶

12、液当中有哪些离子,如果是平行的就再找一份溶液,加第二个离子,加第三样东西验证第三个,四个平行实验,那我们可以验证出来 ABCD 四种离子。如果要是顺次的实验,那就不好说了,前一步加进去的东西在后面被检验出来是必然的事情。比如检验溶液当中的氯离子,硫酸根,我先检验硫酸根,加盐酸绿化钡沉淀,找来跟之前一样的溶液,或者分成溶液,一份加硫酸根,另外加硝酸盐溶液检验氯离子。如果顺次就麻烦了,必须有沉淀。你前面加的是盐酸和绿化钡,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顺次实验,前面对后面有影响。这也不是特别麻烦的。截止到这前面都属于可做的范围,前面三道题特别简单。9 和 10 题相对有点技术含量。再往下看就是 11 题和 1

13、2 题,你要真正读懂。 真题11.在两份相同的 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代表滴加 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D. 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侯宇老师解析11 题是往氢氧化钡里面加硫酸和硫酸氢钠,我们要判断一下哪个是硫酸,哪个是硫酸氢钠,第一件事是看趋势,如果趋势不同的话就不用考虑太细节的东西,你就应该看看大致是往哪个方向变化。假如说现在导电能力一个是变大,一个变小,那你看看

14、哪个能使溶液导电能量变强,但问题是这两个都是一个趋势,都是先变小,后变大。我们就得再找其他区别了,我觉得你可以看到如下的两件事情。第一,这条曲线触底反弹,到底了,到最后了,另外一条曲线可不是,没到底,虽然也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开始反弹,但是没有到 0,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可能相对细节一点,这条曲线,就是一 1 号曲线其实分两段,从开始到这儿是一段,从这儿往后是一段。最开始到 A 点是一段,A 点后面是一段,2 号曲线从分了三段,从开始到 B,从 B 到 D,从 D 到后面。这有什么意义呢?你想让溶液导电性变差是可以做到的,但没导电性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你可以根据我们前面说的触底来区分一下,哪个是硫

15、酸,哪个是硫酸氢钠,我的是氢氧化钡里面加的。曲线之所以有变化,就是因为反应变了,那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沿着原来的反应不断进行下去,那么它就应该 不断的往下反应。就没有道理说我反应一会儿还是这个反应,但是对于现象,对于溶液中的导电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一开始加入这个东西导电性增强,后来导电变弱了。所以这个曲线应该是两段反应,这个曲线应该是三段反应,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你要是能想只细致一点,或者你对图像认识的更成熟一点的话,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应该是一段反应,后面就是不反应,我们加入了过量的东西导致了变化,而 2 号应该是两段反应再加上后面一段,在完全反应之后加入过量的,导致一些变化。从这两个方向去看,你再结合你学过的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的反应,我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