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20059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通过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一)明朝的建立年以应天为都城,改称 ,称皇帝,建立明朝。(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和。在中央,废除,撤销 ,由 、 、 、 、 、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 ,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他们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机构。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三) 明成祖加

2、强君权的措施明成祖于1421年迁都 ,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 政策。增设特务机构 。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二、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明、小军、小红在学完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明: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从此以后,大臣们忠于皇帝,臣民们安分守己,社会出现稳定局面。 小军:这些措施对明朝来讲,有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锦衣卫、东厂不受法律制约,致使社会没有法制、民主可言,到后期,还导致了宦官专权,又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小红:八股取士虽然培养出了忠于皇帝的官吏,但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

3、想,限制了读书人的眼界,他们不关心世界发展,不关心科技发展。这是我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一个原因。(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2)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的科举制发展到明朝有何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3)从他们的讨论中,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4)探究:讨论你如何看待今天的考试制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5)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这些措施对明朝的统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三、达标训练(细心造就成功!)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4、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 ( )A.1365年 B.1367年 C.1368年 D.1369年3朱元璋不放心百官和京城百姓,为侦缉官民言行,特意设立了( )A.军机处 B.东厂 C.西厂 D.锦衣卫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解决藩王问题5.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6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7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8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9、阅读下列史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引自某史书职官志请回答: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15课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