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639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历史(岳麓版)复习资料【深化必备】一、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国的兴衰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垄断商业贸易,西、葡的崛起,主导了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大国21718世纪,西欧(荷、英、法)殖民扩张与商业竞争。17世纪荷兰的崛起,垄断海外贸易,终止于英帝国的崛起;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全球经济霸权。319世纪末,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美、德的崛起,冲击了英国,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霸主。4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衰落,美国崛起。二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

2、联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增强,美苏成为战后的世界大国。5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但美苏仍为世界大国。6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加强,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深化必备】二、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思想 116世纪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主要是商业资本运作。这时期盛行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工业资本运作,采取机器大生产

3、下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政策。 3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私人垄断资本产生,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更加盛行,生产与资本的无序运作更加严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盛行,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深化必备】三: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1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

4、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美国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封锁、孤立和遏制。 (2)对西欧:政治上扶植、;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独占日本、扶持日本,作为在远东地区对抗苏联等国的基地。【深化必备】四 综合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1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5、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过渡,工厂制度诞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与资本相对集中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3思想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促使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4国际政治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

6、“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霸权地位,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5世界市场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进行武力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深化必备】五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时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后生产关系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美德崛起,欧洲仍为世界

7、政治格局的中心 美国崛起,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国际经济格局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深化必备】六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历程及特征阶段政治特征经济特征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和争霸时期,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随着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拓展,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18世纪中至20世纪初

8、美德崛起冲击英国的霸主地位,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从属与于西方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最终形成,英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冷战”对抗为主题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70年代至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深化必备】七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历程和中国的沉沦与复兴 时期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期中国状况

9、工场手工业时期(15、1619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西欧进入殖民扩张、争霸的时期,世界市场扩大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逐渐走向没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工业革命,列强对外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正式确立中国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获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模仿苏

10、联实行计划经济;外交上“一边倒”,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深化必备】八: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1不同类型角度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罗斯福新政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特点

11、(1)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3)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必备】九 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城市商品经济的影响1特征:(1)从西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2)宋元明清坊市界限被

12、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但在封建专制集权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影响(1)影响着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向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3)影响着城市市民生活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深化必备】十 两宋时期的社会阶段特征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3、加强。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2经济(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对外交往(1)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广州、明州和泉州是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4思想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

14、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宋时期的文学、绘画和书法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深化必备】十一:中国古代选官与监察制度的演变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影响(1)积极影响: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制度化的选官标准,为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2)消极影响:科举制发展到明清

15、时期逐渐成为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2古代监察制度变化(1)演变: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能生效。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2)评价: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政府加强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深化必备】十二: 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1社会条件的差异(1)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渐趋衰落,封建君主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商品经济虽有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欧洲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