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130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西南小学罗桂宾摘要:小班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合当代发达教育 进步的趋势.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有效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赢得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下,教师的有效提问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素养。关键词:小班化 有效提问 兴趣 拓展思维有效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是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的发动机;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习惯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赢得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下,教师的有效提问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素养。但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现,每次提问后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上完一节课,很多孩子多不在状态似的。我静下心来反思,观察课堂,询问同学。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是教师的提问出了问题。原因一:教师的提问不清或是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原因二:教师的提问书上现成的,无须回答,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原因三:教师提问过于琐碎,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那么,在小班化

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下面是我的这一年多来的几点肤浅认识与做法。一、教师精心备课,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巧妙地打开学生的头脑。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备课,设计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随口而出,而必须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如在教学东施效颦一文,我设计三个问题: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什

4、么是真正的美, 你能告诉东施吗?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的事?目的是让学生交流讨论后明白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相信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将学生的“脑袋”启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吸引力。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我在导入新授的环节,采用谈话的方式问孩子们“你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一双小手再熟悉不过了,生活中这双小手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我再出示图片,问“你们知道兰兰的小手做过哪些事情吗?”如此提问,便可引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书中寻找答案。二教师的提问要有梯度这里的梯度

5、不仅指教师所提的问题的难易的合理把握,还指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把握。一个班级中,学生能力有差异,提问当然要有梯度了,我采用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容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化难为简,化大为小。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 “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呢?”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做到:1、全体性。这就要求我们在

6、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即使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这样,小班化课堂中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思维才能得到不断拓展。2、提问应双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有教师提问,有学生质疑,师生互问,共同研讨,达到理解掌握;也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形成双向、多向的课堂提问交流模式,才会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互动中的提问既让学生主动学习,又

7、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提问应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这就是说应给学生学习的时机,有思维的过程。上课中一提问题就让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说出正确答案,教师便心满意足的简单课堂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而要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给了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有创见的回答,发展学生的思维。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提问中“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尴尬局面。因

8、此,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先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是慢慢来的。否则一来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的“野”的话就无形中把问题给拔高了。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课堂中,有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

9、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在教学中,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让生去提问题的。 1、找题眼。如学习学弈一课,学生问:谁向谁学?怎样学?结果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学生由此提出:“劳苦”和“简朴”在文中分别指什么?从“劳苦”和“简朴”中看出周总理是怎样的一个人?

10、 3、揭矛盾。如学丑石一文,一学生就问:作品开头写“我”对抽是感到“遗憾”,结尾说“我”为什么对抽是产生不同的评价?我及时表扬该学生会思考,然后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的思考从片面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最终对事物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中插

11、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也有可能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对于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或者分化瓦解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指出错误,采取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或者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论中长见识,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教师要步步紧逼,穷追不舍,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要把学生复杂的答案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浮浅的纵深化,使学生的回答完善化。 我认为在课堂中如果注意提问的艺术,同时也鼓励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不仅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