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004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绮丽(q) 猗郁(y)乳臭未干(chu)B陨落(yn)对峙(sh)拈轻怕重(nin)C狡黠(ji)休憩(q)岿然不动(ku)D舷窗(xin)安谧(m)苦心孤诣(y)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蹒跚 险峻 呼朋引伴 滥砍滥伐B扁额 讪笑 克勤克俭 茅塞顿开C震慑 葱笼 浮想联翩 顶礼膜拜D诀窍 张皇 光彩熠熠 消声匿迹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A成功布放了天文望远镜阵B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岁的上海姑娘武

2、亦姝引经据典,力压群雄,最后摘得桂冠C虽然在北京务工的育儿嫂比比皆是,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范雨素,她用一支朴实的笔倾诉自己对生活的热爱D娄底,一方书写传奇的土地,蚩尤的冶金术、曾国藩的耕读文化、紫鹊界梯田的灌溉奇迹这一切都让人耿耿于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B“中华文化湖南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伟人故里锦绣湖南”为主题,举办了文化讲坛、书画精品联展等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

3、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时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C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时代、特殊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D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格列佛游记用类似纪实的手法,生动记述了格列佛在海上诸岛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件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邃而神秘太空

4、的向往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有目共睹,杂交水稻的诞生地就在湖南C聊起最近读什么书或喜欢什么作品时,很少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予等文学经典,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D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饰演的贪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7古诗文默写(1)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2)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4)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 。(5)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并描绘了农村变化万千、明媚绚丽风光的诗句是: ,

5、。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隔壁王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国家现在要将一笔密存海外的巨款发给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人士,只要缴纳50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王奶奶信以为真,忙去交钱,你明知这是一个诈骗电话,该如何劝她不要上当受骗呢?(不超过60个字)答: 。9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答: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答: 。二、阅读10(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6、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选文第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选文第段写燕、赵、韩、魏

8、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5)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答: 。11(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9、?答: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答: 。12(三) 龚康 薛飞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运输任务。从位于海南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发,我将穿透厚厚的大气层,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我送去的货物不仅有各种太空实验设备,还有维持天宫二号运行的补给。而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如果想运更多的货物,我就必须在保证自己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再不断减肥,把瘦下来的重量,替换成更多的货物。“减肥”,恐怕对很多人都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好在我有一个厉害的私人教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研

10、制人员。他们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多种减肥和健身方案。减肥的第一步就是减腰部赘肉,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做得很厚实,所以显得臃肿。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他们将我的连接框设计成镂空形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只保留结构受力部分。现在我腰部每个连接框的重量都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结实程度。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

11、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也就是在不影响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这种“皮下脂肪去除法”,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减去的这些重量,又够我多运送好几台设备呢。为了装下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比如,“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涉及多种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

12、。为此,研制人员完成了许多工艺攻关,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保证能将货物完好无缺地交给天宫二号。在教练的魔鬼训练下,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经过体检,各项指标均已到达要求。不多说了,我已经装满货物整装待发了。天宫二号,我来啦!(根据有关资料删节)(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1)为了让“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教练”制定了怎样的方案?答: (2)结合第段,具体说说选文的语言特色。答: 。13(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白 龙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

13、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的遥远回响。经典作品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标志着我们共同的先辈曾经抵达过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它对人心的理解和体恤,犹如一双越过时空的温暖臂膀,环住一个个困在冰冷湖面的灵魂。它以锐利的穿透力,让那些只知和现实讨价还价的人们,懂得什么叫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情之激越,什么叫思想的力道和思考的痛感。然而,在纷纭万状的信息社会,进入经典文本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是困难的,也是奢侈的。那似乎是一个和我们厕身其间的世界相平行的空间,独

14、立、缥缈而易碎,一个电话或者微信的侵扰,就能迅速把我们拉回现实。古人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而现在,对于奔波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仅仅闭门恐怕是不够的,只有在静谧无声的夜晚,待一天的工作结束,关上手机,才能翻开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捕捉来自遥远时空的细弱声响。那个高处的世界并不许诺我们具体的好处,但入得其门,自然会感受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产生一种“只有高贵纯洁心灵能够感受的欢愉”。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拾阶而上。有时,理解经典作品的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理解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肃穆。诸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有时,通过一部经典去理解另一部经典,方能参透义理之精妙,醉心于云蒸霞蔚的经典意象,比如国学上“以传注经”的传统就是如此。有时,理解经典也需要人生的准备。正如陈年老茶需要用沸水才能浇出厚重余味,理解经典也需要我们用老水手般的人生阅历,用经久不息的温热内心,浇开经典作品中只属于独特个体的专属气息。惟其如此,方能找到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让经典的鉴赏者代代不绝。经典只会让人变得谦逊,因为见识了大海而更懂得什么叫沉潜往复,登上了群山之巅而更能体会山花的璀璨只若指间流沙。而愈了解人类精神的由来和思想的系谱,人们才会愈发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从而拥抱真正属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