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9439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哲学专题复习摘要(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二 哲 学 专 题 复 习 摘 要 专题一、哲学与世界观 1、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2、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3、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4、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5、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 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要揭示整个世界的普遍性规律,它必然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哲学也必然对具体科

2、学研究起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7、 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理论化,必须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形成;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朴素的、零散的。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9、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10、 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坚持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

3、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是自然本身的存在、属性与规律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客观的 2 物质: 、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个体表

4、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惟一特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而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

5、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 意识: 、概念: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什么是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意识,就是正确的意识;歪曲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就是错误的意识) 、意识出现正、误之别的原因:客观原因(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观原因(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

6、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包括感觉,而且包括抽象思维,更重要的是思维) 、 世界是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意识的反作用 、含义: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意识支配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正、误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时,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时,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支配人的行动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支配人的行动时,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

7、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一切实际出发 、 含义: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根本出发点 、 为什么要坚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辩证地、联系地看实际);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他人、前人的经验。 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 、反对主

8、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专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 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区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哲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在唯物论上,把哲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物理学上的物质;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在社会历史问题方面,是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4) 唯心主义的

9、两种历史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神、上帝的意志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含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2) 最显著的特点: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论: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答现象与本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以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好地认识世

10、界和改造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 专题四坚持联系的观点 1、 含义: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理解: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既不是相同点,也不是不同点 2、 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普遍性: 表现: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环节、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新旧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原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不存在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联系就没

11、有物质世界。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问: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 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消灭联系。 方法论:承认尊重客观联系,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3)、 条件性: 原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依赖一定的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联系,克服不利联系 (4)、 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3 、因果联系 (1)、 什么是原因、结果、因果联系: (2)、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每一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与结果

12、有严格的区别。 、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在一个因果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是结果,反之亦然 b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例如:)(3)、 为什么要重视因果联系(方法论的要求) a)、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因果联系是引起与被引起、先行后继的关系) 4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1)、 什么是整体、部分:整体是指导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导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

13、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区别:在同一事物中,整体与部分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既是整体又是部分 整体与部分的地位不同:整体高于部分,整体统率部分 整体与部分的功能不同:通常情况下,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排列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杂乱无序排列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变化;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3) 如何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14、;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专题五 坚持发展的观点 1、 物质是运动的 (1) 运动、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 静止 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导致不可知论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2 、发展 (1)、含义:就是

15、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4)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世界是一个永恒变化无限发展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着,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使思想符合变化的实际) 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地位,正确认识评价事物 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专题六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 规律 (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 规律的客观性: 表现: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依赖一定的条件,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依赖一定的物质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