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8375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I、II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 5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2.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一言论意在 ( )A.说明“

2、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C.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D.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3.太学的创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 )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办学校 B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C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逐渐形成 D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4.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从内涵判断,暗合了以下哪一思想: ( )A道家思想 B宋代理学 C纵横家的思想 D经世致用5.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

3、理矣”与这一观点明显相悖的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心外无理” D“吾心即真理”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D.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7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

4、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8.从唐诗到宋词到元代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 )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B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9.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B.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张得到维新派的认同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10.有人曾对发生在中国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件这样评价:“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

5、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 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11.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其在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2.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面前,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两类不同的方法。”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6、建立 B.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时期13.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南方谈话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十二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 十五大14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 ( )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都是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形成的 都是党的集

7、体智慧的结晶 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A B C D15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提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16. 我国下列科学技术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A、 B、 C、 D、17.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的是(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斯多亚学派 D、启蒙思想家18.“

8、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A普罗塔戈拉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19. 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本质上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徒的正道C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20.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

9、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该材料评价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21. 近代法国某一思想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22.“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出自伏尔泰的名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 )A宣扬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B提

10、倡君主立宪,倡导言论自由 C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D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23.“人文精神”主要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24.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25.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的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

11、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该小说集的艺术风格类似于: ( )A.巴黎圣母院 B.母亲 C.百年孤独 D.红与黑 第II卷(共50分)二材料题共50分,其中31题15分,32题21分,,33题14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弗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

12、料二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 知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赏罚哉! 李贽藏书材料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子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比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董仲舒、李贽、陈独秀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各自主张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并说明儒家思想在三个时期的不同地位。(9分)(2)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