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8091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届高考语文第二轮考点鉴赏诗歌语言专项归纳复习教案诗歌鉴赏学案鉴赏诗歌语言系列炼句型复习目标:1、掌握诗歌炼句型题目要求的特点2、掌握诗歌炼句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前预习案一、诗句积累、身无彩凤双飞翼,。2、,蜡炬成灰泪始干。3、晓镜但愁云鬓改,。4、蓬山此去无多路,。、漠漠帆来重,。6、云横秦岭家何在,。7,、天街小雨润如酥,。8、,乌衣巷口夕阳斜。9、,飞入寻常百姓家。0、,病树前头万木春。二、知识储备:诗歌句意题型的考察,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

2、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同时赏析古代诗歌,也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所以这个考察点是建立在上一个考点的基础上的。三、考题热身:、(XX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

3、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2、(XX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

4、的一种孤寂心情。3、(XX年辽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lu)确:山多大石【答案】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一)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步骤二)结合上面的考题和答案,分析这类题型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思路。内探究案一、检查预习二、结合预习,分析考点。探究本考点的答题思路和步骤:三、巩固训练、(XX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

5、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题目。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诗中“最是秋风管

6、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后探究案、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本诗“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请加以赏析。2、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本题选作)闻鹊喜吴山观涛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