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867599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6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资本充足率填报说明汇总(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G4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 )制定。本报表集中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不同方法的暴露情况,以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结果。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资本充足率汇总表2报表编码:银监统号3填报机构:4报送口径、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 18 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 40 日内。5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6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7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8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除权益类项目外

2、,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 9 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第三部分:具体说明本表1.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一级资本净额和3.资本净额与G4A 合格资本情况表的相关项目保持一致。4.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4.1 表内风险加权资产、4.2

3、表外风险加权资产以及4.3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风险加权资产之和。其中:4.1.1 表内风险加权资产(权重法及内评法未覆盖):是指填报机构采用权重法计算的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包括只能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资产的填报机构,本项目填报采用权重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对于通过内评法审批的填报机构,本项目填报2虽然采用了内评法,但因为内评法无法覆盖的部分仍然使用权重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的总额。其中:4.1.2 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内评法覆盖):指填报机构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的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其中:4.2.1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权重法及内评法未覆盖):是指填报机构采用权重法计算的表外风险加权资产,包括只能

4、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资产的填报机构,本项目填报采用权重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对于通过内评法审批的填报机构,本项目填报虽然采用了内评法,但因为内评法无法覆盖的部分仍然使用权重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的总额。其中 4.2.2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内评法覆盖):指填报机构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的表外风险加权资产。8.因应用资本底线而导致的额外风险加权资产:按照办法规定,银监会对获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设立并行期,在并行期内需按照规定计算资本底线要求。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因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应用资本底线导致的额外风险加权资产,额外风险加权资产(RWA-RWAa)=Max(Cs- Ca,0)/CA

5、R,其中 Cs 和 Ca 的计算方法详见办法附件 14。第四部分:核对关系(1)表内核对关系4.=4.1+4.2+4.34.1=4.1.1(全部采用权重法的填报机构适用)4.1=4.1.1+4.1.2(采用内评法的填报机构适用)4.14.1.14.14.1.24.14.1.34.1.3=4.1.3.1+4.1.3.24.2=4.2.1(全部采用权重法的填报机构适用)4.2=4.2.1+4.2.2(采用内评法的填报机构适用)4.24.2.14.24.2.24.24.2.34.2.3=4.2.3.1+4.2.3.234.3=4.3.1+4.3.25.=5.1+5.25.5.15.5.26.=6.1

6、+6.2+6.36.6.16.6.26.6.37.=4.+5.+6.9.=7.+8.10.=1./9.*100%11.=2./9.*100%12.=3./9.*100%(2)表间核对关系以下表间核对关系均为在同一报送口径下的相互检验,即数据同为法人数据或同为法人合并数据(含附属公司) 。 (不适用于外国银行分行填报营运资金加准备金等之和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风险资产中的人民币份额的比例)1.A=G4A_8.1A2.A=G4A_8.2A3.A=G4A_8.3A4.1.1A=G4B-1_16.S4.1.3.1A=G4B-1_13.S 4.2A=G4B-2_12.G4.2.3.1A=G4B-2_11.G

7、4.3.1A=G4B-3_4.B5.A=G4C_5.C5.1A=G4C_5.A5.2A=G4C_5.B6.A=G4D_3.A4G4A合格资本情况表 填报说明第一部分:引言本报表收集填报机构的各级合格资本及资本扣减项目的数据情况。本报表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 )制定。本报表应与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 、 少数股东资本情况表 、 二级资本工具情况表 ,以及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相关报表一并阅读。外国银行分行填报营运资金加准备金等之和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风险资产中的人民币份额的比例,具体按照本填报说明第五部分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第二部分:一般说明1报表名称:合

8、格资本情况表2报表编码:银监统 XXXX 号3填报机构:(待定)4并表口径:并表口径依据办法 。5. 频度及时间:法人汇总数据(季报)为季后 18 日内、合并报表数据(半年报)为半年后 40 日内。6报送方式:以电子报表形式报送银监会。7数据单位:万元,百分比。8四舍五入要求:金额保留两位小数,百分比保留两位小数。9填报币种:本表要求以本外币合计人民币数据填报。除权益类项目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外币折算为人民币时,应按照报告期末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的基准汇价进行折算。根据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权益类项目按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时期汇率之间形成

9、的差额,按相应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种主要货币以外的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折算汇率,以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美元对人民币的基准汇率与同一天上午 9 时国际外汇市场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第三部分:具体说明1.1 实收资本可计入部分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实收资本中符合办法附件 1 中核5心一级资本要求的部分。如果填报机构是股份有限公司,则指普通股股本;如果不是股份有限公司,则指等同于普通股的实收资本。填报机构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部分,作为资本溢价或普通股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不计入本项目。1.2 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取得的资本公

10、积(包括可转换债的权益部分)中符合办法附件 1 中核心一级资本要求的部分。资本公积中与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相关的溢价部分不计入本项目,而应计入相应层级的资本工具中。1.3 盈余公积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1.4 一般风险准备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按金融企业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2006第 42 号)要求按照风险资产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1.5 未分配利润 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填报机构本年税后利润中应分未分部分,不需进行扣除。1.6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11、 3.2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5.3 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填报机构有监管要求的附属公司,其少数股东资本可部分计入各级监管资本,具体计入方法按照办法执行。项目与G4A-2 少数股东资本情况表有校验关系。1.7 其他 3.3 其他 5.4 其他 反映填报机构无法归入确定内容子项的各级合格资本工具。其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应填在1.7 其他中。2.1.1 商誉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价值扣除其中已摊销部分、已提准备以及与其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2.1.2 其他无形资产 (不含土地使用权 ) 扣减与之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 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除土

12、地使用权之外的无形资产扣除已摊销部分、已提准备以及与其相关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2.1.3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本项目反映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扣减对应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额。递延税资产可根据其实现是否依赖未来盈利分为依赖未来盈利的和不依赖未来盈利的,其中依赖未来盈利的部分又区分为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和其他依赖于未来盈利的部分。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应全额从资本中扣除,在2.1.3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填报;其他依赖于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则应从资本中限额扣除,在2.2.3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填报;

13、不依赖未来盈利6的递延税资产不需要从资本中扣除,而是采用 100%权重计入风险加权资产中。本项目填报递延税资产减去对应的递延税负债后的净值。只有当递延税负债和递延税资产均针对同一征税主体且该征税主体允许抵扣的情况下才可以在递延税资产中扣减对应的递延税负债,且用于抵扣的递延税负债中不应包括与商誉、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和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相关的已在相应项目下进行过扣减的部分。对可进行抵扣的递延税负债应按比例扣减,即按照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和其他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的比例,在本项目和门槛扣除项2.2.3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分别进行扣减。举例:假设

14、某银行递延税资产合计 100,其中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递延税资产为 25,其他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为 75,不依赖未来盈利的递延税资产为 0;递延税负债 50,与递延税资产均为同一征税主体且可以抵扣,其中已在商誉、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和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相应项目下进行过扣减的部分为 10。此银行可用于扣减的递延税负债为 40(=50-10),应按比例分别在2.1.3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和2.2.3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扣减,其中在2.1.3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可扣减10(=40*25/(25+75),在

15、2.2.3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下可扣减30(=40*75/(25+75)。因此,2.1.3 依赖未来盈利的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填 15(=25-10),2.2.3 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中应填45(=75-30)。2.1.4.1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 本项目反映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即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的部分,其中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指 100%拨备覆盖率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两者中的较高者。本项目只针对采用权重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与G4A-1(a)贷款损失准备情况表(权重法)有校验关系。2.1.4.2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采用内评法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银行,包括内评法全覆盖和部分覆盖)本项目暂不填报。2.1.5 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本项目反映填报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交易而引起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