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笔记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7073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育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教育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教育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教育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教育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教育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育学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新教育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从起源上看,源于希腊语的“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从内涵上看,“教育学”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善于敏锐地把握、提出和提炼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功。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最早的教育认识就是人们对“教育”概念的创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

2、出了一个具有永久思想魅力的教育问题,即“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味。 【教育学的创立】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捷克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特洛齐明确地提出“使

3、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从另一个方面开辟了教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角。)马

4、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出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 【教

5、育学的价值】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人们有关“教”特别是“学”的论述上。 【“教育”的定义】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一是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二是狭义的,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

6、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三是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总结各种的“教育”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由下列基本要素构成,第一教育者,第二受教育者,第三教育影响。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是非科学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根本错误在于把教育的起源问题

7、生物学化。)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其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原始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

8、官吏、牧师或骑士,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是普鲁士,时间是1754年,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第五独立形态

9、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具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等特征。 - 第二章 学校 第一节 学校概说 【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

10、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是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二是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三是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

11、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而后中学,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向终生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过渡。)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一年之后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葵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1922年颁布的“壬戊学

12、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并一直延续至今;1951年颁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三是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贯彻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突破了传统的学校定义并使学校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扩展,四是加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我国中小学在现行学制中的地位(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四个等级,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

13、教育。)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二是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第二节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文化,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

14、、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 【教师文化】制约教师文化的要素,一是教师是专业人员,他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和成果,具备本门学科的专业能力,二是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负有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职责,三是教师又是成年人,负有一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责任。 【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都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围,整体化、教育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弹性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建筑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势。 【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传统、仪式和规章三类。 第三节 学校管理 【学校组

15、织概说】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一般组织特征是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程序性,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古典组织理论、行为分析理论、系统权变理论三个时期。)学校组织(学校组织的独特性表现在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学校组织的管理】管理(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学校管理则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

16、种组织活动。)沟通(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有如下方面的功能,一是信息传递,二是控制,三是激励,四是情感交流;学校的沟通一般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形式,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分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几种渠道,非正式沟通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社会传闻;要克服沟通障碍,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等。)绩效(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评价绩效有这样几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