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86427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基础2.但愿人长久(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年级: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学科:语文 课题:2.但愿人长久 教时:2 设计者:孙海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制定依据:教材分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

2、远意境,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 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在写法上,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编者在改编时,很费心思。首先,题目好。 “但愿人长久” ,从词中化来,既是苏轼对子由的心愿,也是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福。待细细读过一遭后,谁又能不为苏轼折服,谁又能说, “但愿人长久”不是后人缅怀这一千年文化的伟人而在真诚地祈福?其次,构思好。全文紧扣“思念” ,转而“埋怨” ,进而“转念” ,最后“宽慰” ,以一条清晰的情感线索串连起苏轼撰

3、写明月几时有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更把叙述的重点落在思念弟弟的有感而发上,无论是前半部分的介绍,还是后半部分苏轼的心灵独白,以及最后词的撷要呈现,都显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有关这首词其他所要表现的、反映的,都简去、略去。这样删减的用意,就是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可接受度出发,顺承他们的心理知识结构,以使明月几时有这样的名篇在这一年龄段得到更好的诠释。教材中有几处细节,颇值得深思。一是两处“” 。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苏轼怨月,还会感慨些什么呢 ?如果对苏轼的经历了解的更多,他又会生发什么样的感叹呢? 这是一处。另一处在文末, “想到

4、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吟诵的诗句文中只取了最后两句,那么省略的部分是什么?学生一定有求解的渴望。从这两处省略号,就能看出编者作此文余外的匠心,它们是引领学生继续探究的契机。第二处细节是文中的几个词。一是“心绪不宁” ,思念弟弟到“心绪不宁” , “怎么也睡不着” ,转而要埋怨月亮,可见这一份情感的深厚非一般能比。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手足情呢?二是 “转念”一词,古往今来,浩渺的诗词流中,有几人能与愁肠百结中倏忽一转念,而旷达、彻悟?惟苏轼偏是能这样悟化凄凉的人。这一点便使他的人格魅力彰显于芸芸众生。那么这种悟化是不是就是洞澈,就能出世,就如仙化羽翼一般超凡脱俗了呢?“

5、似乎宽慰了许多 ”中的“似乎” ,作出了解释:苏轼并不是仙,他只是心怀澄澈,能以坦然审视人生,在审视中生出一份安闲,在凄凉中冒出一丝暖意。这才是苏轼,这便是苏轼。学情分析:已有的:对于文包诗的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时学过的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今天所学但愿人长久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已初步掌握文包诗的一般学法。他们能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找出能帮助理解诗句的课文中相关语句来读懂诗句的意思。困难与障碍:对诗中苏轼对生活的感喟和思考由于年龄的局限(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难以理解。提升点:1.学会通过课外阅读帮助课内学习。即通过课前阅读资料,提炼相关信息理解诗词。2.学会遵循作者的文路来理清脉络,

6、抓住情感变化的词语,解读诗人内心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重难点突破方法:1.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2.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1阅读诗人苏轼的写作背景资料。2搜集“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主题的诗词。 第 1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有效导入1宋朝有位伟大的诗人,叫苏轼。有谁了解他的?2板书课题:但愿人长久(指导读题)3读了文章的题目后,从这篇文章中,你想

7、知道些什么?请学生说说,交流对苏轼的了解。学生朗读课题。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由学生的已知进行导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了解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三、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1)读准音注意多音字“埋” 。(2)记住形。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分小组多人次练读。学生汇报记住形的方2.检查课文朗读。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完文章3.说说课文的大意。帮助学生提炼主要内容。法。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三、生成问题通过预习,你什么地方有疑问?预设:四、深入文本理清文脉1.刚才同学们听老师

8、读了一遍就了解了很多内容。现在我们又读了很多遍,静下心来想想:这天晚上,苏轼的心情怎样?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思念 埋怨 宽慰2.组织填空,理清文章的脉络。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轼看到 ,便 弟弟而心绪不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 了许多。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找出关键词语并用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学生交流。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思考所读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将文章的一 3.小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条脉络清晰地梳理出来了。五、及时反馈1.写

9、字指导。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过“”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完成习字册。学生练习。六、板书设计2但愿人长久 思念苏轼 埋怨宽慰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 阅读水调歌头全文,整体感知意境。第二课时教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有效导入1出示: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到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1.指名读。通过课前认读及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已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将字词的训练落到实处。3.小结:一个词儿就是一

10、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2.自由练读。 二、整体感知1. 揭词。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2.读词。(1)自己轻声读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学生自由读词。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感,又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铺垫。三、深入文本(一)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 1-3 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讨论交流得出原因

11、有三:(1)中秋佳节。有诗为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手足情深。课文怎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自由练读。描述苏轼兄弟手足情深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并读好吗? (3)七年未见(二)感悟“埋怨”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你会觉得他怎样?(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读。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4)其实他不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

12、你是苏轼,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个人读。齐读。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情朗读。(指名读,比赛读)小组交流。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思念亲人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三)感悟“宽慰”诗人内心充斥着如此埋怨的情绪,思念的忧伤,怎么办呢?难道诗人要在如此良辰美景中满腔烦忧,辗转难眠吗?到底是谁让他心情得以宽慰,忧愁得以解脱的呢?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小节)2用心品读,说说为什么他释怀了

13、呢?同桌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1)月亮有隐有现,不会十全十美;人的感情也是有悲有欢,有离有合,也不是十全十美!(2)但是只要人们常留一份祝愿在心间,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3.是啊,月无情,人有情。诗人正因为想到这些,所以他从齐读。自由读。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反复朗读体会。困惑中,从忧伤、埋怨中解脱了出来。只要心灵相通,相互挂念,距离再远也近若咫尺,不会孤单。他的心被美好的祝愿温暖了。这美好的祝愿是什么?(但愿美好的感情)用词中的句子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理解词义。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 5.所以苏轼心情宽慰了。 由此可以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14、? 板书: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四)想像倾诉,链接生活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你有过与亲人分离的经历吗?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2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多,在这当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生离死别。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配乐读、背诵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大文学家苏轼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

15、联系课文中苏轼的做法,再次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至高境界。)3.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若干年后你真的遭遇生离死别,但不管怎样,唯一不能变的是要有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同桌交流。指名说说。生想象后交流,活来感受、体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能让学生和苏轼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苏轼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四、拓展延伸1.中秋的月那么圆、那么亮,本身就是那么美的事物,而苏轼更是赋予了它美好的祝愿,它让多少离别的人不再忍受相思之苦,而在一轮明月下,心心相印,情意相通。所以,我们要感谢苏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谢之情,一起来聆听这首流传千苦的不朽诗篇吧!(听配乐朗诵)2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学生朗读,并将诗句摘抄在采蜜本上。五、及时反馈背诵课文与词水调歌头中重点句。学生赛背。六、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热爱生活心绪不宁(思念)皓月当空,触景伤情 积极乐观苏轼中秋之夜,独在异乡 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共享明月,真情永存七、作业设计1背诵第 4-6 自然段 2.完成补充习题 3.搜集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如: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八、反思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