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3491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新新人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在学生初步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进一步体现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材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为明线,以科学探究的步骤为暗线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了解人类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能与水反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为学习下册酸和碱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也再次证明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也是本单元

2、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师着重讲解、引导,将分析实验的任务留给学生去完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3、情感态度:(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

3、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用具: 新制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的纸花(5朵)、紫色石蕊试液、可乐一瓶(新买)、醋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水、盛石灰水的试剂瓶一个(无石灰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吸管、烧杯、蜡烛、导管、集气瓶等。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简单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提出碳的氧化物有两种,分别是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不同。2、新课学习:(1)通过比较碳的两种氧化物分子结构不同,推断它们的性质不同。首先提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学习。(2)通过

4、课本2个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先总结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部分化学性质。(3)教师指导学生分别通过实验验证并归纳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物质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它?如何检验汽水、可乐中的气体?并由学生亲自实验验证。3、简介干冰及其用途。4、课堂小结。5作业。(二)简单教学流程图五、多向驱动应用反馈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四、归纳总结形成系统二、形成问题提出质疑三、围绕问题实验探究(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新课引入】碳的氧化物有两种:CO2和CO。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每个CO2 分子比每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5、,所以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们来先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聆听、思考引出本节教学内容二、CO2的性质【讲授新课】我们先来看2个实验: 实验探究一 实验6-3(教师演示):现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分析(1)不能燃烧与不能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聆听、理解。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实验探究二 实验6-4: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现象塑料瓶变扁结论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学生归纳总结CO2的物理性质完成课本117页表格内容。总结归纳 CO2的物理性质:通常情

6、况下,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问 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呢?实验探究三 实验6-5: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序号()()()()现象小花变红色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色结论证明酸能使石蕊变红色。证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证明CO2不能使石蕊变红。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CO2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提问碳酸稳定吗?如果受热会怎么样?实验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再对上述溶液进行加热。现象: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对上述溶液进行

7、加热,溶液由红色又变成紫色。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H2CO3 = CO2 + H2O 聆听、理解。观察、记录、分析现象,作出推论。思考问题,作出假设,记录现象、分析现象。作出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视野。提问 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讲述操作:把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瓶中气体是CO2; 原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与水。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回忆思考,回答。理解、记忆。加深

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问】盛石灰水的瓶壁常附着一层白色物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这层白色物质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它? 【总结归纳】瓶壁常附着白色物质是碳酸钙。由于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附着在瓶壁上的缘故。可用稀盐酸或食醋清洗,再用水冲洗。思考,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学生探究你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证明从“可口可乐”、“雪碧”等饮料里逸出的气体中含有CO2气体?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打开瓶盖,倒适量可乐于试管中,将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可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中含有CO2思考,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

9、、动手操作实验,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气体; (2)CO2的密度比空气大;(3)CO2能溶于水。 2、CO2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不能供给呼吸(三不)。(2)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 CO2 +H2O(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a(OH)2 = CaCO3 + H2O回忆思考领悟1、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作业布置【课外作业】新策略相关内容练习思考领悟七、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气体; (2)CO2的密度比空气大;(3)CO2能溶于水。2、CO2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供给呼吸。(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H2O = H2CO3。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CO2 +H2O(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 CaCO3 + H2O3、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