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2913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总复习考纲解读考点分析梳理含历年真题第十五章北方地区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北方地区 中考复习导引考纲解读考点考纲要求考点1:自然特征与农业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考点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了解东北三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的形成条 件及其农业特色。初步学会举例说明本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和人民生活 的影响。分析理解辽中南重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现状。考点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熟悉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分

2、析解决黄土高原生态问题的合理 措施。考点4:祖国的首都北京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城市建 设的成就。考点分析本章重点考查北方地区的环境特点,主要以区域的地图为载体,分析它们经济发展特色与位置的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如借助地图考查东北三省的工农业发展、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北京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等,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又强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一般结合八年级上册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知识网络黑土地、黄土地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由“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

3、重工业基地“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高原的成因及黄土地貌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自然、人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生物及工程措施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城市职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历史古都城市建设祖国的首都北京北方地区考点梳理自然特征与农业考点1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2北方地区自然特征:1月平均气温低于_降水400mm800mm,集中在_季气候类型_季风气候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期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_,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被称为_3农业:农

4、耕制度耕地类型_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棉花等水果苹果(主要产地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农业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水源不足,_严重;有利条件:_面积大,土壤_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_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考点24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_省,位于我国的_部。东北三省地形以_和平原为主,东部_山脉,山地的东南方有_和_江。5东北三省纬度高,气候_,紧邻_季风来源地,降水集中在_季节。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_林区。我国最大的油田是东北的_油田。6东北三省一年_熟,春秋季节受_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东北地区平原辽阔,土质肥沃,人均耕地_,机械化程

5、度_,生产小麦、玉米、_、_,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_面积锐减,_恶化,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_。7东北三省有丰富的_、_、_等矿产资源,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的重工 业基地,哈尔滨、长春、_、大连是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它形成了_、 _、_、 _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本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 题_。 东北三省发展中的问题:(1)三江平原湿地的过度开垦,破坏生态环境措施: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2)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措施: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老企业。世

6、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考点38黄土高原东起_山脉,西至_,南连_,北抵_,是世界上最大的_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成因ABCDEFG_得到广泛的支持。9看黄土高原位置图” (1)省级行政区:A:_;B:_;山脉:C:_;D:_;省会名称:E:_;F:_;河流:G:_。(2)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3)该区主要的地表特征是_。 (4)该区的传统民居是_。(5)该区的传统民歌是_。(6)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_带;从季风区非季风区看,属于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1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地面_,黄土结构_,降水集中在_月,多_,地表 缺少_

7、;人类的_、_、_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人为原因:毁林毁草开荒,使地表裸露;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11水土流失的危害:(1)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 少;(3)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困难。12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方面,_生物措施与_、_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 合理安排_活动。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区减少放牧的牲畜的数量。祖国的首都北京考点413北京的自然环境:(1)位置:_平原的北部。(40N,116E,位于北、东半球,北温带,中纬度地区) 位于华北大平原北端。北京的

8、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平原。 (2)气候:_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 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14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_、_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文化遗产有_、_、_、_、_、_、_等。15北京的发展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以第_产业和_产业为主体。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市区形成_状道路网,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16北京经济发展:(1)优势:

9、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_(被称为中国“硅谷”)。(2)问题:水资源短缺;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3)解决措施:南水北调;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古建筑加强保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7特色文化:特色食品:北京烤鸭;剧种:京剧;世界遗产:故宫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园林。规律方法易错点一、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充分运用地图认识一个区域的位置。使用地图是学习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从相对位置的角度认识一个区域位置的重要性。在一个球面上定出位置并非易事,确定位置总是要和其他事物来对照,即要有参照物。描述区

10、域地理位置必须和一些可观察到的地面特征结合起来,例如山脉、河流、海岸、城镇等。当回答北京的位置时,可以说它位于华北平原北部,面向渤海,是华北平原连接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咽喉要道。这些描述都体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说北京位于( 40N,116E),仅能表达北京位于中纬度地区,大致属温带气候,这种回答带给人们的信息是少量且模糊的。二、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形成容易记的口诀。例如:东北工业东北地区工业早,发达部门真不少。煤炭钢铁和机械,石化电子冶金业。沈阳鞍本和大连,工业区是辽中南。三、易错点分析1在局部地区图中,学生往往不会区分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位置,区分的重点应该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2容易

11、把辽中南工业基地误以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容易误把黄土高原当做西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性气候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4对北京的城市职能理解不够,认为北京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考题精选【考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基础巩固1. 下列诗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右图的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 B C D3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分别是( )A青稞 水稻 B高粱 玉米 C玉米 水稻 D水稻 小麦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C水运是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能力提升5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旱地麦浪泛金黄 B四季有花常见雨 C大漠黄沙驼铃响 D青稞美酒锅庄舞读“我国四大地区图”、“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图”及景观图,回答68题。乙丙甲北京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