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14234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 姓名_ 得分_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qun 释 jing 迫 摇摇欲zhu_ po 根问底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有时候,你展现慢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顺间。如果你真实、真诚,如果你是真实人生的写照,是迭宕命运画像,那么人们就会在你面前发出情不自尽的感叹。错别字改 正3默写。(10分)_,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观书有感)门前流水尚能西,_。 ( 苏轼_)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_,绝知此事要躬行。 ( _冬夜读

2、书示子聿)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不知秋思落谁家。 ( 十五夜望月)但愿人长久, 。4口语交际(3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在文革中,由于不堪忍受残酷的折磨,他便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已经写好了遗书,只剩下一死了,但在游斗之后,他改变了主意。他发现那么残酷的折磨都能忍受,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不能接受呢?于是,他便不再自寻短见了。他就这样坚持了下来,文革后,他在学术上又焕发了青春,他的两部字数最多的著作糖史和弥勒会见记剧本译释,便完成于文革之后,1992年,他还写出了让人们赞不绝口的牛棚杂忆。他是一个成功者,他的成就与他

3、能战胜自己不无关系。 _ _5实现“中国梦”是新一代领导人的美好愿景,作为居住在姑苏天堂的市民,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苏州梦”,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用排比的修辞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去实现“苏州梦”。(不超过40字)。(3分) 材料一:很多事故均来自于人们对常识的淡薄:就连三岁的小朋友都知道闯红灯是违反规则的,可是肇事司机就愿意抱侥幸的心理“勇往直前”;中医的常识是晚饭要少吃,早饭要丰富,但我们大多数还是热衷晚宴的狂欢,于是身体的疾病接踵而至;明文规定高速公路上不能超载,我们常常认为这是教条,等桥塌路垮,却悔之晚矣。 材料二:当我们在城市化的道路上狂奔突进的时候,我们扬起了一路的沙尘,当我们喜欢挑剔

4、食物的色香味的时候,我们也不清楚不知不觉间食用了多少化学毒素,当我们在制作一条条灰色新闻以博得观众的窥视欲的时候,我们还没觉悟正面的高尚的新闻已难得一见。我们失落了最为朴素的正能量。 材料三:没有大米,没有麦子,这个世界也许就要瘫痪,我们啃着面包,却认为面包房才是粮食的产地,我们喝着美酒,酒厂得到了丰厚的赢利,土地和农民都是我们的血管,但我们往往会辜负最基层的馈赠和劳动,对他们的创造给予浅薄的小利。 _ _二、阅读与理解(4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人曰:“何不试

5、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6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或用法一样的两组(4分) ( )( )CB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而剑不行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而忘操之ED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吾忘持度 而置之其坐7文段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写出有关句子:(2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8.有人给刻舟求剑也加了一个对话形式的结尾。人曰“像你这样找剑,是找不到的。”楚人曰:“

6、”请根据寓意,在横线上写出楚人所回答的话,来体现他的糊涂。(可以用现代汉语写)(2分)9.假如当时你也在船上,看见楚人“遽契其舟”,你会如何劝告他?(2分) _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注】苛政:残酷的统治。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为不去也?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选段,回答1113题(8分)文学是人类感情的

7、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就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

8、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11作者在第一句总写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两点。(2分) 是_,是_。12“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_13说说什么是“高智商的野蛮人”?作者对这类人的态度怎样?(3分) _阅读安恩和奶牛选段文字,完成1416题。(8分)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

9、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14说说选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样”具体

10、指代的内容。(2分) _15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只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对安恩的这一举动你有什么看法?(3分) _16对于别人的责备,安恩“气愤得说不出话”,为什么离开时却又说“对不起,我很抱歉”、“谢谢你”?(3分) _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1题。(16分)秋天的黄昏丁立梅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

11、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