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613921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12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一教案文言文阅读(散文)从06年以来,古代散文开始在高考中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发展,古代散文逐渐受到了高考命题专家们的青睐。09年高考18套卷子中,8套都考察了古代散文,与史传散文平色秋色。古代散文包括古代叙事散文、古代写景记游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等在二轮备考时,应该注重此专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的技巧。XX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

2、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一、实词的判断方法。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

3、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二、虚词的判断方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内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但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靠平时的

4、日积月累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通“

5、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2安,n(1)形容词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安置离山

6、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

7、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2)动词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8、)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4倍,bi(1)动词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9、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本,bn(1)名词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本业,常代指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如果督促(那些弃农经商的)百姓,叫他们回到农业上来,都从事农业生产。书本,稿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本章,臣子给皇帝的

10、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狱中杂记)这没有什么困难的,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审判书的内容并不改换(2)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如果印几十几百几千本,就非常快了。(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4)副词,本来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出师表)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种地为生6鄙,b(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2)动词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轻视,瞧不起孔子

11、鄙其小器(训俭示康)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7兵,bng(1)名词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士兵未几,敌兵果舁炮至。(冯婉贞)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军队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战争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对方的计谋。8病,bng(1)名词重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在肠胃之中。弊病,缺点

1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人们都笑话我固执,不大方,我不认为是毛病。(2)动词生病今而后我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祭妹文)今后我如果再次生病,让我从哪里去叫你呢?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作为职业来求取钱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3)形容词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9察,h(1)动词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毫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详审,考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想要损害您的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