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60380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十三章 从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OCIAL PSYCHOLOGY 1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教 案福 建 医 科 大 学 教 案福 建 医 科 大 学 教 案福 建 医 科 大 学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 社 会 心 理 学社 会 心 理 学社 会 心 理 学社 会 心 理 学 授 课 对 象 系 别 : 人 文 学 院人 文 学 院人 文 学 院人 文 学 院 年 级 : 2004200420042004 级级级级 班 级 : 心 理 专 业心 理 专 业心 理 专 业心 理 专 业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6 6 6 6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十三章 从众 教 学

2、 目 的 1、熟悉:熟悉从众的类型; 2、掌握:从众的概念和经典研究;掌握从众的原因和影响从众的因素。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 钟) 举例/教具 动画片欣赏:咕咚来了 一、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二、从众的类型 三、从众的原因 四、影响从众的因素 教学互动(问题讨论) 40 40 40 40 40 40 1、多媒体课件 2、动画片:咕咚来了 思考题: 想一想学校中的一些人,找出一些你觉得应该改变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 ,章志光主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 社会心理学 ,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社会心理学 ,侯

3、玉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年 社会心理学 ,孙时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授 课 教 师 : 江 琴 2006 年 5 月 31 日 SOCIAL PSYCHOLOGY 2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从从从从 众众众众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熟悉从众的类型; 2、掌握:从众的概念和经典研究;掌握从众的原因和影响从众的因素。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1998 年田纳西一所高中的老师报告在她的教室里有一股汽油的味道;不久,她就感到头痛、恶心、呼 吸急促、头晕目眩。她的班级停课之后,学校的其他老师也报告出现相同的症状。最后只好全

4、校都停课了。 但是当地的专家检查之后并没有发现学校有何异常。复课之后,却有更多的人报告出现症状。学校再一次 停课关闭。来自不同政府机构的专家再次进行了有关环境和流行病的检测,结果仍一无所获。但这次复课 之后,神秘的流行病消失了。出现集体精神性疾病的原因? 一一一一、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从众的概念与经典研究 (一)众的从概念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 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所谓从众, 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 流”。 (二)社会规范的形成 (三)群体压力

5、研究 这里主要讲的是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 1956年的一个有关群体压力的经典实验,是考察群体压力对从众 行为的影响. 二二二二、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 (一)真从众 真从众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与群体 (二)权宜从众 权宜从众是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是内心却骇异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只是迫于群体的压 力,而暂时性的一致 (三)不从众 不从众有两大类:一是内心与群体一致,但由于某种需要,在行动上不一致;二是内心观点与群体不 一致,行动上也不从众 三三三三、从众的原因从众的原因从众的原因从众的原因 SOCIAL PSYCHOLOGY 3 (一)行为参

6、照 在许多情境下,人们由于缺乏进行适当行为的知识,必须从其他途径来获得行为引导。这样,多数人 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不法商人利用“托儿”来进行不正当促销所以能奏效,正是利用 了人们这种从众心理。 (二)对偏离的恐惧 枪打出头鸟。这一格言提醒人们,对于群体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每个人在 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或者从文艺作品中,也可以经常发现类似的现象。黑社会对于偏离者的残酷制裁,足 以使每个卷入者轻易不敢言不。 (三)群体的凝聚力 高凝聚力的群体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个人期望保持与群体一致,并由此来维护群体的利 益,显示群体的忠诚和确立自身的价值而引起的从众

7、,实际上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真从众。 四四四四、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 (一)群体的一致性 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如果群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 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程度。 (二)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规模越大,越容易从众。但是,当最高从众率出现后,即使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 的增加。 (三)肯定程度与个性特征 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越高,相应的从众率也越低。易于从众的被试表现出自信心较差。 (四)个人的只我卷入水平 一种意见一旦被表达出来,对于个人自己,人们会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

8、择了某种态度。如果 由于群体压力,迫使做出与多数人相同而与原来选择不同的态度,人们也会明确知道自己屈服群体压力而 做出了态度改变。很显然,这种意识会激发人们的抗拒反应,促使人们保持自己的态度的一致,不轻易屈 服于他人的压力,从而使人们倾向于作不从众的选择。 (五)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成员从众的程度存在差异。米尔格莱姆(SMilGAM)(1961)对法国 和挪威的大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挪威人比法国人更趋于从众。他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法国文化鼓励 独立和个性,而挪威文化则鼓励忠诚于集体,重视社会责任。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 会背景下,人们所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有差异的,说明文化差异 对从众现象确实存在影响。 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教学互动教学互动(问题讨论问题讨论问题讨论问题讨论) :) :) :) :想一想学校中的一些人,找出一些你觉得应该改变的行为。如何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