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9576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7差半车麦秸教案语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差半车麦秸 教学目标 (一)教会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反抗侵略的精神; (二)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懂字义) 2.读课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熟练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小组搜集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明白人物成长的环境) 二、活动流程 1.检查预习 1字音字形(会读、会写) 喷嚏() 擤() 麦秸() 歼()灭 绰()号 拭() 分泌() 颤()抖 毡()帽 枪毙() 冷峻() 噙() 掘() 发瘪() 凹() 诌媚() 倒霉() 舐() 饱嗝() 胆怯() 瞟() 谩()骂 忌讳() 茶盅() 患()难 羞涩() 窘() 享()福 掠()过 弧()线 哽咽() 霹雳() 词语注释 枯燥 单调,没有趣味。 绰号 外号。 心不在焉 思想不集中。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哽咽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谩骂 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诌媚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2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用一段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情节的发展) 本文首先写了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起对主人公的回忆;接着写了“差半车麦秸”的身世、身份;然后写了主人公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一些坏习惯,思想不断进步;最后写了在一次破坏日本鬼子的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斗中,主人公英勇战斗,光荣负伤,此时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人物+事件)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 2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

4、练的革命战士。 3.分析人物形象 (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 “差半车麦秸”在文中具体指什 么? 明确:“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在文中具体指工人游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2)探究:“差半车麦秸”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读,再分析。) 提示: “差半车麦秸”身份的变化;“差半车麦秸”前后性格的变化; 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从情节中去分析,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以从文章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去分析。) 明确:王哑巴,即“差半车麦秸”,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中的一个,他憨厚、

5、质朴、节俭、善良,但又有点落后,怯弱胆小,或者说他是一个身上还脱不了一些陋习的农民,但在革命的队伍中,他开始识字了,接受了革命思想,变得开朗活泼,尤其是在以后的破坏鬼子的铁路和伏击鬼子的运输车的战斗中,他不再胆怯,而是变得勇敢坚强,冲锋在先,并光荣负伤。一句话,“差半车麦秸”,由一个毫无觉悟的贫苦农民,在我们民族的解放斗争中,逐渐觉醒,走向了自觉,并成为了一个勇敢的战士。 (3)讨论:“差半车麦秸”还有什么没变?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谈。 明确:一是迷信;二是惦念老婆和孩子,始终表现了对乡土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侵略者的愤恨。 (4)讨论:作者既写了人物的善良、质朴,又

6、写了人物的一些旧思想旧陋习,是否损害了人物形象? 明确: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成功的地方,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的形象,实事求是地塑造了人物性格转变和成长的过程,正表明了伟大的民族 3战争或者说一个民族的灾难的作用,它能影响人,锻炼人,也就是说的“环境造人”。因此,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是不能脱离环境的。当然,话又要说回来,也正是他们思想的觉醒与性格的变化,才促使了我们民族的成熟与伟大,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正如鲁迅所说的“民魂”的发扬,促成了中国的进步。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民族新性格,这是作者姚雪垠在中国文学创作上的贡献。(提示:刚才,老师的这个分析,就是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分析的,以后同学们可以学

7、着这样分析。) 4. 画出“差半车麦秸”思想性格变化的图表 愚昧胆小 憨厚质朴 贪有小陋习 节俭善良 变 没变 觉醒 热恋故乡和家人 勇敢坚强 痛恨侵略者 三、活动延伸 1.用正楷字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活动流程 1.讨论思考练习题三 朗读“他是个顶有趣的庄稼人”到“就不由得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 思考、讨论:主人公出场前,先写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打趣,再写队员们对主人公的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情节结构上看,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 从刻画人物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的侧面描写,表达了这样的一个

8、信息:主人公在艰苦的斗争中给队友们带来了快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走了,人们还在惦记他。通过写队员们对他的念叨,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这样多角度地刻画人物,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与后文的正面叙述和描写形成了互补,而且人物形象也饱满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我国小说的传统写法。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这种写法随处可见。 2.讨论本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作用 提问:本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试着画出来,读一读, 说一说。 (提示:什么是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行动、肖像、心理以及周围的环境和自然景物的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写。概括起来,细节描写分为情态

9、细节描写和生活细节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中的细节属情态细节。) 教师在评点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动作描写:“噙着小烟袋”的动作描写在文中出现过多次,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北方农民的身份特征。擤鼻涕后往鞋尖上抹,吃完饭手指甲剔牙等动作,都非常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了他身上的一些陋习,这些细节真实而生动。 动作、神情、语言细节:“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到舌尖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这一段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对土地痴迷般的热爱,这只能是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中国农民才会有的动作、神

10、情、语言。 神态心理细节:如“差半车麦秸”同“我”谈话时,眼睛不断向墙角的油灯瞟着。当“我”装着睡熟时,“他默默地坐了半天,不时向灯光瞟一眼,又向我瞟一眼,神情越发不安起来”,“最后他偷偷站起来向灯光走去,但只走了两步,就折回头走出了屋子”此处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把主人公看着夜晚灯火通明十分心疼但又不敢吹熄灯火的心理 5 6表现得活灵活现。 综上所述,归纳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学生先讨论) 归纳:一是具体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即显现人物特有的身份、年龄、精神面貌和个性。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窥一斑见全豹”。二是逼真具体地表达人物的真实情感,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突现主题。本文在描写

11、主人公的时候,正是靠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差半车麦秸”的形象才如此地真实具体,才如此地呼之欲出,性格和主题也才能如此地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活动延伸 1.观察班上某一个同学(或自己的父母等)的言行、神情外貌的特征,作一项细节描写,显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本文语言风趣幽默,作者善于使用北方地区的口语,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比喻,使小说语言更生动活泼。如:“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个宝贝词儿(指“差半车麦秸”),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地枯燥无味!”“队长保存着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着爱人的情书似的,珍惜得不肯让别人拿去。”“差半车麦秸”因拿老乡的牛绳被“我”严厉批评后,“一步不离地跟着我,非常沉默,非常胆怯,像一个打破茶盅等待着母亲责罚的孩子似的”,生动地写出了他忐忑不安的神态。 请你观察体味中学校园内同学们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有些同学的口头禅、流行语,用富有生活特点的比喻,写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字,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刻苦勤奋、活泼开朗、追求新潮、崇拜明星、喜爱足球,等等。(250字左右) 3.课外阅读姚雪垠写的小说李自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