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593563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57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发改委备案 (2)(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版本号 V01) 2013年 10 月 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竹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我国竹子资 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子栽培、利用 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竹子王国”。竹子造林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类 型之一,而现有的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不适于竹子造林。 本方法学在传统 CDM 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的基础上,增加了竹产品碳库;提 供了可供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新的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程序;提供竹子造 林碳计量方法。 目录目录 第第 I 部分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来源、定义和

2、适用条件 1 1. 来源来源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定义 1 4.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3 第第 II 部分部分.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5 1. 项目边界项目边界 5 2. 土地合格性土地合格性 5 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6 4. 计入期选择计入期选择 7 5.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 7 6. 碳层划分碳层划分 8 7. 基线碳汇量基线碳汇量 8 8. 项目碳汇量项目碳汇量 9 9. 泄漏泄漏 19 10. 项目减排量项目减排量 19 第第 III 部分部分.监测程序监测程序 20 1.

3、项目实施监测项目实施监测 20 2. 抽样设计和碳层划分抽样设计和碳层划分 21 3. 精度控制和校正精度控制和校正 25 4. 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的缺省值或一次性测定值)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采用的缺省值或一次性测定值) 25 5. 监测的数据和参数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35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9 附件附件:竹子生物量方程竹子生物量方程 41 1 第第 I 部分部分. 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来源、定义和适用条件 1. 来源来源 本方法学参考了下述 CDM 执行理事会批准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的组合工具(V01, EB35);

4、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监测样地数量的计算工具(V02.1.0, EB58);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 温室气体排放的估 算工具(V04.0.0, EB65);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估算工具(V01.1.0, EB60);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林木和灌木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3.0.0, EB70); CDM 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枯死木和枯落物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估算工具(V02.0.0, EB6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除参考上述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最新版本的程序、方法学工具和指南外,下列文 件

5、及其更新版本对于本方法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 20121668 号) 国家林业局.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办造字201084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LY1059-92)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 号) 3. 定义定义 本方法学及其应用采用下述定义: 竹林:竹林:是指连续面积不小于 1 亩、郁闭度不低于 20%、成竹竹秆高度不低于 2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不小于 2 厘米的以竹类为主的植物群落。竹林是中国森林

6、的 一种类型。 2 小竹丛:小竹丛:是指成竹竹秆高度低于 2 米或竹秆胸径(或眉径)小于 2 厘米的任何竹 类植物群落。小竹丛不属于森林范畴。 大径散生竹林:大径散生竹林: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单 轴散生型竹林。 大径丛生竹林:大径丛生竹林: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合 轴丛生型竹林。 小径散生竹林:小径散生竹林: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25 厘米的单轴散 生竹林。 小径丛生竹林:小径丛生竹林: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25 厘米的合轴丛 生竹林。 复轴混生型竹林:复轴混生型竹

7、林: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或眉径)大于 5 厘米的 单轴和合轴混生的竹林。 立竹度:立竹度:指单位面积内正常生长的竹子(病死竹、倒伏竹除外)的数量。 土壤扰动:土壤扰动:是指导致土壤有机碳降低的活动,如整地、松土、翻耕、挖树桩 (根)或竹篼等。 基线情景:基线情景:指在没有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时,最能合理地代表项目边界内土 地利用和管理未来的可能情景。 项目情景:项目情景:指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下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景。 碳库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本本植被(包括竹类)活体的生物量,包 括干

8、、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等。 地下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所有本本植被(包括竹类)活根的生物量。由于细根(直径 12mm)通常很难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因此通常不包括该部分。 枯落物:枯落物: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 5 厘米、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 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活细根(直径 12mm)。 枯死木:枯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大于或等于 5 厘米的枯枝、死根和树桩。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0c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 有机质,包括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

9、分出来的活细根。 泄漏:泄漏:指由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 温室气体源排放的增加。 计入期:计入期:指项目情景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的时间区间。 基线碳汇量:基线碳汇量:指在基线情景下,项目边界内碳库中碳储量变化之和。 项目碳汇量:项目碳汇量:指在项目情景下,项目边界内所选碳库中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由拟 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 3 项目减排量:项目减排量:指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引起净温室气体减排量,其大小等于项目碳汇 量,减去基线碳汇量,再减去泄漏量。 额外性:额外性:指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产生的项目碳汇量高于

10、基线情景下的基线碳 汇量的情形。这种额外的碳汇量在没有拟议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时是不会产生的。 4.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本方法学适用于采用竹子进行造林的项目活动,其具体适用条件包括: (a) 项目地不属于湿地。 (b) 如果项目地属下列情况之一,竹子造林或营林过程中对土壤的扰动不超过地 表面积的 10%: 1) 土壤为有机土; 2) 符合下列条件的草地: 管理方式管理方式 有机碳输入有机碳输入 改良草地-中度放牧下的可持续利 用,至少存在一种改良措施(施肥、草 种改良、灌溉) 未退化草地-非退化或可持续管理的 草地,未实施改良措施 中度退化草地-过牧或中度退化,相 对于未退化草地,生产力较低,未

11、实施 改良措施 高输入:实施了除改良草地的措施外的其他改良 措施 3) 符合下列条件的农地: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 耕作方式耕作方式 有机碳输入有机碳输入 短期作为农地、休 (弃)耕地(休 耕、弃耕期短于 20 年,或其他已 生长多年生草本植 物的闲置农地)。 全耕-充分翻耕或频繁(年 内)耕作导致强烈土壤扰动。 在种植期地表残体盖度低于 30%。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 的农作系统中定期施用动物粪肥,使 碳输入显著增加。 减耕-对土壤的扰动较低 (通常耕作深度浅,不充分翻 耕)。在种植期地表残体盖度 通常大于 30%。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 的农作系统中定期施用动物粪肥,使

12、 碳输入显著增加。 高输入,不施用粪肥:在中等碳输入 的农作系统中,由于种植产生大量作 物残体的作物、使用绿肥、种植覆盖 作物、植被休耕、灌溉、一年生作物 轮作中频繁使用多年生草本等措施, 使作物残体输入量明显增大。 免耕-播种前不经初耕,仅中等输入:一年生谷类作物残体全部 4 在播种带上有最低限度的土壤 扰动。一般使用杀虫剂控制杂 草。 返还农地。如果残体被收获,则补施 有机肥(如粪肥),也包括施用矿质 肥料或轮作固氮作物。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同上) 高输入,不施用粪肥(同上) 长期农耕地(连续 耕作 20 年以上, 以一年生作物为 主) 免耕-播种前不经初耕,仅 在播种带上有最低限度的土

13、壤 扰动。一般使用杀虫剂控制杂 草。 高输入,且施用粪肥(同上) (c) 项目地适宜竹子生长,种植的竹子最低高度能达到 2 米,且竹秆胸径(或眉 径)至少可达到 2 厘米,地块连续面积不小于 1 亩,郁闭度不小于 0.20。 (d) 项目活动不采取烧除的林地清理方式(炼山),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 要求,如沿等高线进行整地,不采用全垦的整地方式。 (e) 项目活动不清除原有的散生林木。 5 第第 II 部分部分.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1. 项目边界项目边界 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项目边界”是指,由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项目参与 方实施的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包括以竹子造

14、林活动的产品为原材料生产 的竹产品的使用地点。一个竹子造林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个不同的地块上进行,但每个 地块应有特定的地理边界,该边界不包括位于两个或多个地块之间的土地。 项目边界包括事前项目边界和事后项目边界。事前项目边界是在项目设计和开发 阶段确定的项目边界,是拟实施竹子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边界。事前项目边界可采用 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a)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或其他卫星导 航系统,进行单点定位或差分技术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单点 定位误差不大于 5 米。 (b) 利用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森林分布图、林相图 等,在地

15、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直接读取项目地块的边界坐标。 (c) 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进行现场勾绘,结合 GPS、 Compass 等定位系统进行精度控制。 事后项目边界是在项目监测时确定的、项目核查时核实的、实际实施的项目活动 的边界。事后项目边界可采用上述方法(a)或(b)进行,面积测定允许误差小于 5%。 在项目审定和核查时,项目参与方须提交地理信息系统(GIS)产出的项目边界的 矢量图形文件(.shp 文件)。在项目审定时,项目参与方须提供占项目活动总面积三 分之二或以上的项目参与方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在首次核查时,项目参与 方须提供所有项目地块的土

16、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据,如县(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效的证明材料。 2. 土地合格性土地合格性 项目参与方须采用下述程序证明项目边界内的土地合格性1: (a) 提供透明的信息证明,在项目开始时,项目边界内的土地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i) 植被状况不符合我国政府定义森林的阈值标准,即植被状况不同时满足下 列所有条件:(1)郁闭度0.20,(2)树高2 米,(3)面积1 亩,(4)如果为竹 类,竹秆胸径(或眉径)2 厘米; (ii) 如果地块上有天然或人工幼树,其继续生长不会达到我国政府定义森林的 阈值标准; (iii) 项目地块不属于因采伐或自然干扰而产生的临时的无林地(迹地)。 1基于“证明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土地合格性的程序(V01.0, EB35)”修改而来。 6 (b) 提供透明的信息证明,自 2005 年 2 月 16 日起,项目活动所涉每个地块上的植 被状况符合上述(a)(i)的条件。 (c) 为证明上述 (a)和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