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589607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报告题目: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学 校:衡阳师范学院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 业:电子商务专业小组成员:刘可儿(组长)李云梅 刘芬 刘红 刘杰指导老师:吴瑶瑶2018年4月26日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一选题原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继承我国古人优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深刻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最有力的支撑。因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其次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得以实现。二文献综述(一)继承历史传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要求全党,要谦虚和敬畏对待历史文化,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民

3、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指出,中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又一次提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如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从中华文化遗产中发掘出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形式,对它做了科学的解释。毛泽东的这一做法为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和合理的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

4、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在我们已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60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上的历史使命,要求共产党人始终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具有非常

5、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发扬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是汉族文化融合、摄纳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

6、结果;是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是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中尚属首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本质意义的新认识。(三)社会转型期,中华优秀传统文

7、化面临着认同危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有针对性地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8、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1.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主张治国须利民、裕民、养民、惠民。我们继承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当做主体、把人当做目的,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

9、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屈,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精神与顽强毅力,在应对各种艰难困苦中焕发出来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3.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是对注重社会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4.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团结统一,强调独立自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

10、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家庭,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团结统一的意识深深积淀、内化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近代历经屈辱的中华民族经过全民族百年抗争重新站立起来。今天,中国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三研究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固然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特殊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但它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还在于它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首先,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带给中国人民的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

11、伟大复兴的大众心理基础和基本精神动力。其次,中国梦所包含和显现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石。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精神信念,是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瑰丽无比的花朵。再次,中国梦所涉及的诸多要素深深地烙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所彰显的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所强调的个人梦想和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所主张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诉求,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经典话语、内在依据和有力支撑。(一)科学认识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是文化复古主义,在今天看来都是错误的,应予以摒弃。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

12、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二)大力研究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和旺盛活力,离不开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离不开引进和培植新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明,要大力发挥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通过繁荣和发展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让世界真正了解、喜欢和向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3、,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我们要虚心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大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三)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四)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

14、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这要求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五)保持特色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尊重传统不能食古不化,“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更不能作茧自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两创”方针的鲜明指向,就是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

15、、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四下一步研究设想(一)设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代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在探究了这一课题后,我们决定继续探索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二)调查:前期调查问卷,写好调查报告,拟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研究实施内容与方式。1、向教师下发问卷,向学生下发问卷。2、根据问卷调查,分类

16、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3、根据以上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式。(三)分析验证:1、针对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对取得的经验或成果进行验证。2、同时做好研究记录3、撰写成果论文与个案分析。(四)中期测评:进行问卷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修正研究方式。(五)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六)认真分析、研讨和总结,初步形成结论。(七)写好调查报告。(八)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五收获体会在写研究报告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开始由于选题层面过大,导致探究不够深入,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对选题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在分工撰写报告时,又出现了概念模糊等问题,于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审核文字,并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刚开始的一盘散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