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584120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4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教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单美和结构的严谨美,展示了寓深奥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

2、,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班级1班2班3班4班参考人数40424532平均成绩80818279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79+80+81+82)=80.5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 .那么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读作“x拨” .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示的n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 .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太习惯,要向学生强调,采用这种写法是简化表示,是为了使问题的讨论具有一般性 .教师应通过对公式的剖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

3、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例1(教材P137例1):设计意图:(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2)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中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解:详见课本。例2(教材P138例2):设计意图:(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2)例2与例1的区别主

4、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解:详见课本。例3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 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用投影仪打出)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计算,然后一起对答案 .由于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教师提出问题:像例3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容易出错,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有

5、什么特点?都接近于哪一个数?启发学生讨论,寻找简便算法 .学生回答:数据都在200左右波动,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200,转而计算一组数值较小的新数据的平均数,至此让学生再一次两人一组用简便方法计算例2,并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比较是否一样 .讲完例3后,教师指出几点:常数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读作“x拨”;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毛算的结果相同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若产生困难或错误,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三)例题讲解例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测验占30%、期中考试占35%、期末考试占35%,

6、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学生作业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关80757188小兵76806890分别找出小关和小兵的平均分。解:小关的学期总平均分为:8010%+7520%+7135%+8835%=78.65(分)小兵的学期总平均分为:7610%+8020%+6835%+9025%=78.9(分)例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寿命450550600650700只数2010301525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97.5(小时) (四)巩固练习1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次,3出现了x次,4出现了x次,5出现

7、了x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环,b次打中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3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6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解:1. 2. 3. 30人 (五)全课小结1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8、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讨。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采用教材原有的引入问题,设计的几个问题如下:(1)请同学读P140的探究问题,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2)加深了对“权”意义的理解:当利用组中值近似取代一组数据

9、中的平均值时,频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这个探究栏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去回忆、复习七年级下的关于频数分布表的一些内容,比如组、组中值及频数在表中的具体意义。(二)新课教授例1(用幻灯出示)从某校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中,抽查了3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如下:计算样本平均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30个数据有什么特点?都在什么数左右波动?选用哪一个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若选用公式,则a取多少比较合适,当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后,再让学生动手解此题(找两名学生到黑板板演)用公式解:=.即样本平均数为85于是可以估计,该校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约为85分用公式解:取a=80.(三)例题讲解例1.某

10、班抽出10名学生身高情况如下图,请计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学生身高(cm)沈琴160冯命艳162艾文168沈梅163钱杨阳174徐义俊175张天真170李静157张慧芳161奚莹莹155解: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4.5(cm).例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所用时间t(分钟)人数0t10410t20620t301430t401340t50950t604求:(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解:(1)15(2) 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

11、数学作业所用时间为:=30.8(分钟)。(四)巩固练习部门ABCDEFG人数1124225每人创得利润2052.521.51.51.21.某公司有17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求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2.下表是截至到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如下图:年龄频数28X30430X32332X34834X36736X38938X401140X42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的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答案:1.约2.94万元 2.约36岁 (五)全课小结1、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20.1.

12、2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二)过程与方法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合作、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定义的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

13、过了平均数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二)新课教授例1(教材P143的例4)设计意图:(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的求法,这里不再重述)(3)问题2显然反映了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

14、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例2(教材P145例5)设计意图:(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最好,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三)例题讲解例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1)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2)假设销售部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