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论传统山水画的装饰意味 姓名:樊明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画(山水) 指导教师:方骏 20090415 I 中 文 摘 要 中国山水画与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不仅创作理念上和装饰绘画具 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在物象的造型、画面构图、色彩表现等方面都蕴含着一定 程度的装饰性故而,对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实践 意义本文试图从山水画的造型、构图、笔墨、色彩四个方面对山水画的装饰意 蕴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阐述自己对装饰手法传承与创新的认识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山水画 装饰意味 造型 构图 笔墨 色彩 II Abstract Chinese mountain and water paintings have a long history with decotatice art. It is similar with decotatice art in creation idea. There are lots of implications in Chinese mountain and water paintings , such as composition, modeling and the colour. So there will be some significances in the thesis .I will analyse the decotatice art’s implications which is in Chinese mountain and water paintings. Key Words:mountain and water paintings, decotatice implications, composition, modeling, colour. 引 言 1 引 言 中国的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原始彩陶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秦汉的漆 器、青铜器,以及历代壁画艺术,以至明、清木刻插图等等,都集表达思想和装 饰实体两种功能于一体,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从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历 史来看,总是与装饰艺术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所以中国绘画也常有装饰艺术的 一些特征中国山水画虽有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表现手法的差别,但究其 审美理念与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定的装饰意味 山水画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既以自然为师,但又不拘泥于现实物 象的写实,而且充分发挥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然景物加以提炼与升华 大胆的取舍、概括、夸张、变形,使艺术形象趋于理想化、平面化、秩序化,如 夸张精练的符号造型、极具韵律的笔墨程式、饱满均衡的平面布局,,富于象征意 味的装饰色彩,使状物与抒情、抽象与具象、写意与写实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 创造出具有装饰意味的表现形式 第一章 传统山水画装饰意味的含义及历史渊源 第一节 装饰和装饰意味 第一节 装饰和装饰意味 “装饰” 一词, 据 《辞源》 载, 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公元 5-6 世纪 《后汉书· 梁 鸿传》 ,文曰: “同县孟氏有女⋯⋯,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这里的“装饰”就 是指“修饰、打扮” 。
现代语境里“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它以秩序化、规律 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类需要、与人类审美 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 1它通过主观的改变使之与真实拉开一定的距 离,强调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作品给人以更多的审美愉悦 庞薰琹先生认为:“在中国绘画史上,装饰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的 至少是在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有了装饰艺术 ” 2由此可见,艺术作品中的装饰 性是与艺术性一起产生的装饰性是对物象进行秩序化、图案化的主观化处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装饰绘画与绘画中的装饰性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指以装 饰为表现的基本方式、 具有明显装饰意图和效果的绘画, 如各种装饰纹样、 图案 后者是指画面中存在着装饰倾向的形式元素,但它并不构成主体的表现形式,有 别于写实性绘画,又具有某些装饰感而已” 3 1 李砚祖著《装饰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6 页 1993 年 2 庞薰琹《谈装饰艺术》 , 《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 3 杭间、张夫也、孙建君主编《装饰的艺术》 ,第113 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本文所谈的“装饰意味”指的是采用装饰性的手法将描绘对象组织概括而 形成的一种审美情趣或者一种艺术风格。
它以艺术化、理想化为目的,依照内容 的需要和审美法则,有所省略和变化将无规律的变为有规律的,不定型的变为 定型的,使作品呈现出主观性、理想化、平面化、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等特 点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便是本文要表达的“装饰意味” 第二节 传统山水画装饰意味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传统山水画装饰意味的历史渊源 山水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深的文化内涵,纵观其发展史,装饰意味总是 在其中若隐若现实际上,中国艺术所体现的装饰意味具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朔 至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彩陶,以及汉及魏晋南北朝的画像砖,敦煌壁画,龙门、麦 积山、云岗石窟和民间木版年画及剪纸等,它们集主观化、理想化、平面化、符 号化等多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一体 这些古老的艺术样式几千年来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因此可以 说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其他传统艺术 所讲求的装饰性,有着内在的渊源 关系 张光宇先生曾经指出: “一部绘 画史从来没有划分出太严格的所谓 装饰性的绘画与非装饰性的绘画, 一部美术史也同样没有划分它不 过在一切艺术中,可以分析出装饰 性的强弱与明显或含蓄是绝对可以 的,但不能严格来判别装饰性非装 饰性是对立的。
有些人认为把装饰 性划到工艺美术范围以内,好像绘 画、雕塑是不大需要研究装饰性的 问题的,这是不对的 ” 4因此,要拓 展山水画的发展空间和形式美,就 应该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山水画的 形式特点与装饰艺术的联系 中国绘画史表明,山水画的产 生受传统装饰纹样的影响很大,汉 代画像砖中为了衬托和表现人物而 出现了很多的山、石、树、云等自 然景物,这些所配景物便具有很强 的装饰感比如东汉的《盐场画像 砖》 、 《弋射收获画像砖》上的自然 环境描绘,以及《采铜画像砖》上对树林的表现,都能看到山水画的雏形尤其 是东汉的《盐场画像砖》 (图 1) ,它采用俯瞰式的构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群山之 间盐场劳动的生动场景 盐场的后面是层叠的山峦, 用相似的锥形依次排列叠加, 4 张光宇:装饰诸问题[J]《装饰》1959(5) 图(1) 东汉 《盐场画像砖》 图(2) 顾恺之 《洛神赋》 (局部) 第二章 装饰意味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表现形式 3 以此来表示空间关系的延伸山中有禽兽、树木以及射猎者,如剪纸般均匀地 点缀其间,整个画面有着强烈的平面化和秩序化的装饰美感 早期山水画中装饰意味表现的也非常明显顾恺之的《洛神赋》 (图 2)所 描绘的山峦平岗,有规律地平面层叠,线条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
树叶形如蒲 扇呈符号化这些形象的稚拙感和装饰性,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 所说:“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列植其状,则若伸臂布指 ”体现了布局的平面 化,造型的符号化,排列秩序化等特点 这些带有装饰意味的表现手法,在历代山水画中一直有所显现如展子虔的 《游春图》 、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 、李公麟的《山庄图》 、钱选的《山居图》 、 陈洪绶的《停舟对话图》 、龚贤的《溪山烟树图》等所以说,装饰意味与中国 山水画一直是相伴而行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第二章 装饰意味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传统山水画造型的装饰意味 第一节 传统山水画造型的装饰意味 中国画的造型特别强调主观表现,所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师法自 然的同时更强调主观的提炼与夸张,力求表达出物象的特质和神采使物象造型 呈现一种主观化、理想化和平面化的形象,这正是装饰意味的特征之一 一、强调主观表现,彰显装饰意味 一、强调主观表现,彰显装饰意味 在表现物象时,“中国绘画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 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真实” 5它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仿,不 追求物象的“形似” ,而是力求体现“似与不似之 间”的“妙” 。
因此“对于自然山水的实景物象, 山水画家会静心地‘目识心记’移情体悟,使之 成为画家心目中的‘心象’这‘心象’虽然是由 实景物象感受而来,但已不是原来的实景物象, 再经过想象创造, ‘形与手相凑’加工成‘意象’ 表现出来,就成了画上‘意象’的形” 6对这种 意象的形,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使之富于结 构美、秩序美、条理美从而创造出源于自然而 又高于自然艺术形象,观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停 舟对话图》(图 3)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中的巨松, 它与自然中的松树有很大的差别造型夸张而富 有意趣,松针层层叠叠,安排得错落有致,上拱 者似山之脉,下垂者如凤之尾包括松下山石及 远山呈块面状并按一定规则排列,整个画面呈现 出主观化、 理想化、 平面化和秩序化的装饰美感 5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 ,第 7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 6方骏《青山绿水的征程》 ,第 112 页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 年 图(3)陈洪绶 《停舟对话图》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二、符号化造型组成图式的装饰意味 二、符号化造型组成图式的装饰意味 中国画主观的意象造型,为物象的艺术表现带来了广阔的自由空间。
绘画的 装饰性因此得到了扩展, 以至于画面中的很多形象是以一种类似于图案的符号化 形式表现出来 符号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外在表征, 中国人很早就以符号来概括事物和传 达思想,早在《易经》中就以卦象符号来表现自然万物的不同特质,山水画中的 符号化造型虽然与自然中真实的物象有距离,但精神上却是一致的,是对物象特 质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并具有独立的审美意味正如阿恩海姆所说: “作为一件 艺术品, 它们通过自己的选取、 组织和创造, 使这里景象所展示出来的有关性质, 要比我们随便从城镇和乡村景色中看到的性质纯粹得多, 具有更多的普遍性和典 型性在中国山水画中烟云、树木、及山石的各种皴法,包括点景人物、舟 桥等,都具有理想化和概括化的符号意味,带有很强的程式化和装饰性如树法 中,树枝被归纳为鹿角枝、蟹爪枝等,以代表不同的树种和形态特征树叶更是 由程式化的单元组合形成了介字叶、个字叶,梧桐点、垂叶点、鼠足点、胡椒点 等等各种形态的树叶,它们如同一个个符号,可以按画面的需要自由运用再如 山水画各种皴法,也是以其程式化和符号化来表现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山体结构 特质山水画中的符号化造型虽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美,但已经过了主体的概括和 提炼,转化为程式化、符号化的语言结构,呈现出规律化、秩序化等特点,而由 不同符号组成的图式,不仅状物传情,同时也彰显出强烈的装饰意味。
观隋代画 家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图 4),远山上的树,以一个个的不规则的圈点表示, 是一种经过提炼后语言符号,概括表现了远景树木的外部特征,加上整齐均匀的 排列方式,体现了很强的装饰性李公麟的《山庄图》 (图 5)树石云水的图案 化、符号化造型设计痕迹更加明显,瀑布如在黑色背景上的白色网格,小树则干 脆放弃了前后的空间关系,只是一个个代表着不同树种的符号平面铺陈在山岗 上表现的是带有超越现实的完全理想化的境界,构成典型的装饰风格 7腾守尧译,阿恩海姆著: 《 视觉思维》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年 图(4)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局部)图(5) 宋 李公麟 《 山庄图》 (局部) 第二章 装饰意味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表现形式 5 第二节 传统山水画笔墨的装饰意味 第二节 传统山水画笔墨的装饰意味 笔墨是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提出“笔以立 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